紀委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2)
按照時下的說法,《人民的名義》是一個超級大IP。小說出版、電視劇播出以及舞臺劇上演的時間都是前后腳,并相對集中在最近三個月內(nèi),且影視劇和舞臺劇都是業(yè)內(nèi)一線主創(chuàng),《人民的名義》以史無前例的力度,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反腐洪流襲來。
李路:不看這戲就沒活在這個時代
反腐題材在熒屏上的十年空白,讓《人民的名義》尚未開播就已受到廣泛關注;有“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的同名原著小說打底,該劇更是引發(fā)諸多期待……這些因素也是最吸引導演李路的地方。在開播之前,導演李路接受了北京晨報記者的獨家采訪。作為一個在圈內(nèi)摸爬滾打多年的導演,之前拍過《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等劇,都是反映百姓生活的“小切口”作品;拍攝《人民的名義》這種大格局的主旋律題材,對李路來說也是第一次。題材的特殊性決定了拍攝中的風險和困難,李路深知這點,但也正是題材的特殊性讓他有種說不清楚的沖動和喜歡,李路甚至不惜向周梅森自薦,從別人手中“搶到”這個項目。
反腐風暴展開多年 影視作品缺少“配套”
十多年前,《大雪無痕》、《省委書記》、《生死抉擇》、《國家公訴》等電視劇曾經(jīng)掀起熒屏的“反腐浪潮”;從2004年開始,受到政策調(diào)控,反腐劇和涉案劇雙雙退出黃金檔。“反腐題材的電視劇13年都沒有了,13年,一個小嬰兒都長成少年了。我想這種題材80末、90后都沒看過吧,現(xiàn)在國家大力反腐,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有這么一個劇出現(xiàn),媒體和觀眾應該關注,也肯定會關注。”《人民的名義》將于3月28日在湖南衛(wèi)視黃金檔開播,不過在開播之前李路已經(jīng)被數(shù)輪采訪“轟炸”。
2015年初,最高檢影視中心三顧茅廬,找到曾寫出《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政治小說的知名作家周梅森,希望他創(chuàng)作一部這樣的作品。此時,周梅森的《人民的名義》已經(jīng)耗時近8年,仍然沒有收尾。李路知道這個消息后,就主動找到周梅森,“我和他是十幾年的朋友了,當時在香港約他喝酒聊天,告訴他我喜歡這個項目,后來他把我推薦給相關部門。最高檢看過我的履歷和作品后,就答應把劇本授權給我拍攝和運作了。”
李路用“說不出的喜歡和沖動”來形容《人民的名義》。“十八大以后,全國范圍內(nèi)刮起反腐風暴,這些年過去了,還沒有一部影視作品從正面和大格局的層面來反映反腐風暴這么大的規(guī)模的運動,影視作品應該有配套。”
李路甚至自曝,他是從其他公司手上“搶到”的這個項目,“首先,當然是由高檢的支持;還有,就是我對周梅森的熟悉和信任”。而事實上,敢接下這個項目的公司真的也不多。投資方考慮到題材更多的是觀望,擔心花了錢打了水漂;對于周梅森不熟悉的導演則無法接受他的創(chuàng)作套路。“這個項目最初就是周梅森的三集劇本,大綱也沒有,人物小傳也沒有,現(xiàn)在的投資方都是要見大綱、見小傳才會出錢。劇本的創(chuàng)作促進了小說的收尾,兩者幾乎是同時進行的。我說你先給我看看劇本,看完我決定自己先掏錢把它買下來,都不是現(xiàn)成可操作的東西。”李路和周梅森有著十幾年的交情,他知道和周梅森合作就是這樣,“以前周梅森的那些劇寫劇本也是這樣,多寫一千字都不可能。我是知道的,我不計較這些。”
尺度需要重點考慮 人物乃是一劇之本
從籌備到拍攝完成,《人民的名義》大概修改過四五稿,前后持續(xù)了兩年時間。在從劇本到電視劇的呈現(xiàn)上,周梅森和李路分工明確,很像是一次成功的接力跑。周梅森負責劇本的創(chuàng)作和修改,定稿之后放權給李路,從投資、選角到拍攝,互不干涉。“我記得有個情節(jié)是,陸毅飾演的侯亮平,他的夫人是紀委干部,陸毅要到某個城市接替反貪局局長,他的前任被謀害了。周梅森的原劇本里是夫人支持他,甚至要歡送他去,這就有點不符合人之常情,有誰愿意讓自己的老公去一個危險的地方呢?像這些,我就做了部分的修改。但是,周梅森的政治線我們基本是不動的。”
在外界看來,拍攝反腐題材一定壓力很大,要考慮到審查、拍攝尺度以及能否順利發(fā)行、播出等很多作品以外的東西。李路說,電視劇作為受眾最廣的藝術形式,上述那些當然要考慮。《人民的名義》開拍以后,身兼制片人的李路還要操心發(fā)行問題,畢竟已經(jīng)有十年沒播過這類戲了。“湖南衛(wèi)視的購片組三次到劇組來看拍攝,表示有意向購買。他們是最誠懇的,甚至越過談判的環(huán)節(jié),直接聊價格吧。所以,這部戲在拍攝期間就賣出去了。”李路透露,其實有很多電視臺都表示有意向購買,但湖南衛(wèi)視給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能有這么一個平臺播這么一部戲,對創(chuàng)作者也是莫大的鼓勵。
不過,從導演的角度看,壓力最大的還是如何拍出一個好故事、塑造出真實形象的人物。正所謂“畫鬼容易畫人難”,“這是一部反映當下反腐行動的群像戲,貪官沒有生來就是貪官的,也許他們?yōu)槟硞城市、單位做過很多貢獻,但是他貪污了、犯罪了,就必須要接受法律的嚴懲。怎么去表現(xiàn)他們?nèi)诵赞D變的過程、真善美丟失的過程,這個是作為導演要去做的。所有的情節(jié)可能都是身邊的人、身邊事兒,社會眾生相,稍微刻畫的不靠譜大家都覺得不像,觀眾有生活的坐標挑剔你,‘畫鬼’的戲沒有這個坐標。”
“反腐、政治、主旋律”,越是有這些字眼越是需要把故事和人物做得好看,才能做到老少皆宜。“尤其是年輕人就沒看過這類題材,他們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這部劇做后期都是95后,他們看到最后都很有共鳴、很有觸動,他們不知道生活這么復雜,有的說看完這戲要重塑三觀了。”李路希望這部戲是沒有年齡段的,否則只能說明自己的故事沒有講好。
演員陣容上,由陸毅領銜,匯集了張豐毅、吳剛、許亞軍、柯藍等。此番搭配并非一水兒的老戲骨,也沒有刻意迎合年輕觀眾。“現(xiàn)在的檢察官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學霸,高考狀元,不乏青年才俊。帶陸毅去檢察院體驗生活時,老同志也喜歡,小同志也喜歡,他的年齡正好是跨界的。檢察院好多同志開玩笑說是看著陸毅的電視劇長大的。陸毅自己開玩笑說,在別的組是他最老的,但在我們組是最小的。”
結語
如今開播在即,“會讓人有暢快淋漓的感覺嗎?” “絕對會!”;“有可能不痛不癢嗎?”“絕不會”;“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嗎?”“必須是!”面對這類主創(chuàng)們通常會交由觀眾評價的問題,李路不假思索的回答彰顯出了滿滿的自信。采訪結束之際,李路還不忘用一句“不看這戲就沒活在這個時代”釋放了對這部戲的所有情感。
紀委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四
《人民的名義》由著名作家、編劇周梅森創(chuàng)作,江蘇籍國家一級導演李路執(zhí)導,主要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diào)查行動為敘事主線,講述了檢察官們步步深入,查辦貪污賄賂犯罪的故事。
它是最高檢影視中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等單位聯(lián)合出品的作品,《人民的名義》除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柯藍、胡靜、張凱麗、高亞麟、趙子琪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聯(lián)袂出演令人期待之外,最大的亮點是該劇緊扣從嚴治黨主旋律,用透視現(xiàn)實反腐大案的視角,用鮮活地影視藝術表演手法,細膩地刻畫出腐敗分子如何從最初的一心為公的好干部,漸漸經(jīng)受不住利益誘惑而陷入沉淪的過程。
嘖嘖嘖,抽絲剝繭的刑偵案情,對于一些一探究竟的發(fā)燒友來講,是最不容錯過的大劇了。正愁著無劇可追的你們,看不趕緊的熱捧起來!
紀委干部看《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五
由最高檢影視中心牽頭制作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近日開播,第一集雖然遭遇“中國VS伊朗世界杯預選賽”,卻以高出其2倍的收視率刷新多項紀錄。據(jù)統(tǒng)計,收看人數(shù)(含網(wǎng)絡)高達3.5億次,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年輕人也加入觀劇大軍。
此劇由作家周梅森編劇,張豐毅、陸毅等組成明星陣容,但其真正的號召力恐怕還在于“反腐”。反腐題材廣受歡迎,這其實早在10多年前的反腐劇熱潮中就得到了證明。
十八大以來,中央掀起轟轟烈烈的反腐敗斗爭,一大批貪官污吏被懲治,極大改善了官場風氣和社會風氣。此時,推出一些反腐敗題材的影視劇,可以增加人們對反腐敗重要性的認識,鞏固反腐敗成果。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wǎng)站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文件統(tǒng)計,從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總局共立項7部與反腐有關的電視劇,分別是《人民的名義》、《打虎上山》、《天網(wǎng)行動2015》、《反貪風暴》、《高位》、《利劍出擊》和《懸崖邊》。這些反腐敗影視劇,同樣值得期待。
反腐題材影視劇通過對腐敗黑幕的“暴露”,可以為人們打開一扇觀察現(xiàn)實的窗口,更好地思考現(xiàn)實。這是現(xiàn)實類影視劇題材對于國家變革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經(jīng)濟領域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其實影視劇市場也亟須一場供給側結構改革。之所以要改革,是因為有些類型的作品供給嚴重過剩,有些則嚴重不足,出現(xiàn)了明顯的結構性失衡。
盤點一下熒屏,多年來一直被“辮子戲”、抗日神劇、宮斗劇、玄幻劇統(tǒng)治著。相形之下,有深度的現(xiàn)實類題材,并不多見。觀眾喜聞樂見的沒有,早已膩味的擺脫不掉,此種情況亟待改變。
不是說抗日劇、宮斗劇、玄幻劇不能拍,而是不要粗制濫造且供給過度,弄得人們倒胃口。要多一些包括反腐劇在內(nèi)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最終實現(xiàn)題材結構上的多樣化,滿足人們不同的興趣和偏好。
改革需要問題意識。關注社會現(xiàn)實是人類的本性。目前,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熱播表明,現(xiàn)實類題材影視劇太少了,應該增加市場供給,滿足民眾需求。
人們希望反腐敗搞得好,這是反腐敗影視劇獲得歡迎的原因。人們同樣也期待社會其他方面能夠得到改善。
好的現(xiàn)實類影視劇可以涵養(yǎng)人心。改革正處在深水區(qū),現(xiàn)實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大家對現(xiàn)實問題的觀念沖突也越來越激烈,F(xiàn)實類題材影視劇可以增加人們對現(xiàn)實的思考。思考明白了,國家往好的方面變革,也就更加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