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導精品教案-展開想象 拓寬思路(3)
(6)聲色聯想 指根據聲音或色彩引發(fā)的由此及彼的思維過程,這類聯想技法在《安塞腰鼓》《海濱仲夏夜》中都出色地運用過,不少考場作文也成功地借鑒了這種方法。2001年山東淄博市中考要求以“幸福”為話題作文,有位考生別出心裁,以《幸!窞槲念},以“綠色”“白色”“紅色”為小標題,以色彩為出發(fā)點放飛想象,最后揭示“幸福”的豐富內涵,饒有情趣。2001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作文半命題是《我發(fā)現》,有位考生在題中填上“枕頭里有個世界”,敘寫父母三次為有“落枕”毛病的“我”做特殊枕頭的動人故事,文中多次出現精彩的聯想,如:“睡在母親親手縫制的綠豆殼枕頭上,只要輕輕一動,枕頭就會發(fā)出一種‘沙沙’的聲音,那聲音就像沒有歌詞的童謠,在靜靜的夜空里彌散,連夜的精靈都會聞聲止步,我當然睡得格外香。”“考上初中后每晚枕著新藥枕,聽枕中藥材的“簌簌”
聲,那簡直是在欣賞人間最美妙的音樂,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覺,在樂聲中,我一手拉著父親,一手扶著母親,來到了落葉林,看一地金黃,享人間溫馨。”這樣寫,“聲”由“枕”起,由“聲”聯想,視聽溝通,造境抒情,體現出創(chuàng)新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10—1] 有人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里,這只反應靈敏的青蛙 ,在千鈞一發(fā)的生死關頭,用盡全力,躍出滾燙的油鍋,突然逃生。隔了半個小時,那人在鍋里放了4/5的冷水,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鍋里,這知青蛙在水里泅游。接著,那人偷偷在鍋里用炭火慢慢加溫,青蛙仍然悠閑地在微溫的水中泅游。等到它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為時已晚,它欲躍乏力,全身癱瘓,只能臥以待斃,終于葬身鍋底。
請根據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由擬題。②寫作時可以大膽想象,角度和寫法也可以多種多樣。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導思:這道文題所給材料的寓意顯而易見,不外乎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防微杜漸”等。在材料的基本寓意已經確定,不得突破的情況下,如何將文章寫得有聲有色,令人拍案叫絕?“要求”已為我們打開思路:
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給材料作文,往往寫議論文者居多,寫議論文往往離不開“引議聯結”基本套路,但那種生搬硬套的老面孔又怎能贏得閱卷老師的歡心?所以學生可以嘗試多種文體。
2、“可以大膽想象,角度和寫法也可以多種多樣”。無論是寫議論文還是寫其他文體,都需在想象上下功夫。想得合理想得奇妙,就可以角度出新出奇,寫法變活變巧。
[10—2] 以“水”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充分發(fā)揮想象;②文體不限;③自己擬題;④600——800字。
導思:這是一篇話題作文。這類作文的最大特點是范圍寬,有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但也正是因為范圍寬,選材和切入有一定難度,又每每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將話題“化大為小”是最有效的方法。
1、“化大為小”的方法很多,就本題而言,應選擇與話題有關的事例、現象、情理、哲理等將話題縮小。
2、選擇與“水”有關的事例,如:“南水北調”“洪水泛濫”“水資源缺乏”等;
3、選擇與“水”有關的現象,如:“水滴石穿”“山重水復”“水往低處流”等;
4、選擇與“水”有關的情思,如:“高山流水”“水月鏡花”等;
5、選擇與“水”有關的哲理,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等。
以上這些事例和現象的背后蘊涵著深刻的道理,這些情思和哲理的背后有著很多貼近生活的生動感人的事例。借助這些事例可使“水”這個話題貼近實際,有利于抒發(fā)真情實感,有利于活躍創(chuàng)新思維,尤其是具有時代性、人文性的事例和哲理。這樣,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從小處切入,能夠達到以小見大的目的。
本文要力求做到:狀物精細,突出特征,聯想恰當自然,含而不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