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項羽”為話題的優(yōu)秀作文--銘記民族榮辱
以“項羽”為話題的優(yōu)秀作文--銘記民族榮辱
在人類的歷史上,是勞動維持了人類生存; 是斗爭,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是思索,升華了人類智慧;是愛憎,延續(xù)了人類的文明,是榮辱,支撐了人的本性。無論在哪個年代,知榮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一個人如此,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人之初,性本善,善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一概而論,凡是美好的為人們所提倡的品行都 可稱之為善。人應知榮辱,以善為榮,以惡為恥。人因知榮辱而成為人,不知榮辱便形如走獸。而知榮辱的程度決定了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個人與民族息息相關,民族的榮辱關便是個人榮辱觀的統(tǒng)一,一個有榮辱觀的民族方能自強自立,才能在世界歷史之林中占有一席一地。胡 錦濤主席所提的“八榮八恥”正是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項羽血染烏江,何其悲壯,只因恥于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殊不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項羽乃一國之去柱,卻因個榮辱而忘卻民族榮辱,留在他身后的只能是一個民族的覆亡和一段千古的悲嘆。‘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正是不計個人榮辱,銘記國恥,方最終得以洗刷民族恥辱,使越國稱霸于諸侯?梢娨粋人只有把民族榮辱置于人個榮辱之上,才能成就一個強有力永不言敗的民族。
知榮辱方能使民族走向強盛。當今日的德國日漸強盛的時侯,依然沒有忘記他們昨日的恥辱,德國總統(tǒng)在猶太人墓前的驚世一跪正表達了德意志人民內(nèi)心的懺悔,正因為他們正視歷史,銘記那一一段民族恥辱,才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重新認同和寬恕,正因為他們的民族榮辱感才使得他們在二戰(zhàn)的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更加熱愛和平的脫胎換骨的國家。相反,日本大和民族卻寡廉鮮恥,教育部門篡改教科書,扭曲歷史,其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丑行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公憤,這樣一個沒有民族榮辱感的民族是不可能根基牢固的,其要進入聯(lián)合國也是妄想。
知榮辱,一俱方能自立于世,受敬于人。
知榮辱,一個民族才能自強于世。
讓我們以“八榮八恥”為精神紐帶,鑄就志我們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民族凝聚力,讓歷史的筆墨揮灑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的更加光輝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