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型話題作文-對與錯寫作思路,名言,經典素材,意林故事(2)
關系型話題作文-對與錯寫作經典素材
反長的翅膀
(有時錯誤會帶來意外的收獲)
(有時錯誤會帶來意外的收獲)
失誤會帶來不良的后果,讓人痛惜,但也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獲,讓人驚喜。
俄羅斯第五代殲擊機S-37金雕,是俄羅斯第一種隱形戰(zhàn)斗機,其最大特點是使用前掠翼這種“反裝的翅膀”。由于采用前掠翼,加上先進的矢量技術,其空戰(zhàn)機動性能無可匹敵。然而這獨具匠心的設計,卻要歸功于酒精的作用。
當年設計金雕時,俄羅斯航空技術專家苦無良方,便拿來伏特加酒痛飲,以酒消愁。第二天交稿時,才發(fā)現飛機的機翼畫反了。于是他們將錯就錯,順著這個思路研究下去,開發(fā)出突破極限技術的S-37。因此,在金雕亮相的展區(qū)中央,有關部門豎起了一個大酒瓶,上面寫著:伏特加是俄羅斯創(chuàng)意的源泉。
類似的事件還有,美國天文學家阿姆布爾基,在使用計算機控制天文望遠鏡探測星空時,由于粗心大意,將坐標調錯,望遠鏡焦點沒有對準他的預定目標。但是,這一疏忽卻讓他發(fā)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
如果只看到失誤的負面效應,失誤將永遠是失誤。有人因此而怨恨失誤,因為失誤讓他蒙受損失;如果想到失誤自有失誤的價值,敢于在失誤上做文章,也許就能發(fā)現機會。有人會因此而感謝失誤,因為失誤給他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讓他從中受益。失誤是可以利用的,如果用得好,用得妙,它就是反長的翅膀,同樣可以飛,或許會飛得更好。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對與錯要用實踐來檢驗)
(對與錯要用實踐來檢驗)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2000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依照這句話,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怎么解釋呢?
伽利略為此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發(fā)現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亞里士多德顯然說錯了。
25歲的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只見伽利略右手拿著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
用黑豆糾錯的徐溥
(嚴于律己,有錯必糾)
(嚴于律己,有錯必糾)
明朝人徐溥在求學時,為了檢點自己的言行,別出心裁地想了一個方法。他在桌上準備了兩個瓶子,每當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說了一句好話,想了一個好念頭,就在一個瓶子里放一顆黃豆;反之,就在另一瓶子里放一顆黑豆。開始時,黑豆頗多,黃豆寥寥,他就深刻反思;過了一段時間,黃豆黑豆各半,他再接再厲、律己更嚴;到最后,黃豆很多,黑豆寥寥。徐溥就是這樣,嚴于律己,有錯必糾,最終成為明朝的一代名臣。
指鹿為馬
(權力能顛倒是非)
(權力能顛倒是非)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病死,他的小兒子胡亥在太監(jiān)趙高的幫助下奪取了皇位,這就是秦二世。秦二世是個殘暴昏庸的國君,他任用心狠手辣的趙高為丞相,殺害了許多有才能的大臣。然而,趙高取得了秦二世的信任后,就想自己當皇帝。他擔心大臣們不服從他,就想在大臣中間測試一下。
這一天,趙高來到皇宮,恰好大臣們都在商議國家大事。他趾高氣揚地對秦二世說:“皇上,再過幾天就是您的壽辰了。我特意叫人挑了一匹上好的千里馬送給您做禮物。”說完,他叫人拉了一匹馬來。
只見那匹馬頭上長著鹿角,身上有梅花鹿一樣的斑點,大臣們看了,都小聲地議論:“這分明是一只梅花鹿,怎么說是馬呢?”秦二世愣了一下,笑著說:“丞相弄錯了吧,這是只梅花鹿,不是千里馬。丞相怎么指著鹿說是馬呢?”趙高說:“皇上,是您錯了,這是馬,而不是鹿!”接著他又轉身問大臣們:“你們看這是鹿還是馬呀?”
有的大臣不敢得罪趙高,也不敢欺瞞皇帝,一言不發(fā)。有的知道趙高勢力強大,想巴結他,就說:“確實是匹馬!”還有的正直無私的大臣就堅定地說:“是鹿!”
趙高把那些說實話的人都記在了心里,后來就利用職權誣陷那些不與他同流合污的大臣,將他們一一殺害。剩下的大臣都十分害怕趙高,不敢不聽他的話了。
朱元璋為一字斬知州
(不要因為面子而知錯不改)
(不要因為面子而知錯不改)
洪武年間,有個叫盧熊的讀書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準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
盧熊走馬上任,他到兗州后首先要啟用官印,發(fā)布文告。當他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來,朱元璋筆下的詔書是授盧熊為山東袞州知州,這官印是根據皇帝的詔書刻制的,這兗州自然變成袞州了。可是山東歷來只有兗州而沒有袞州。
盧熊當時要是將錯就錯,也就沒事了?墒潜R熊是個搞學問的,辦事就是認真,他認為兗州就是兗州,怎么能改成袞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寫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過來。
朱元璋一見奏章,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的確是寫錯了,他是親自打天下的人,對全國地理州名縣名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應知道兗州不是袞州,這袞字的讀音是“滾”,而不是“演”。但是,要皇帝認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賤,自尊心忒強,他的潑皮脾氣上來了,就大罵道:“盧熊這廝好大膽,竟然在朕頭上咬文嚼字,朕還不知道山東有個兗州,朕授他袞州知州就是袞州知州,這兗和袞就是同一個字,就是因為文人多事寫法不同,這盧熊竟敢將它念成‘滾’州,這不是要朕滾蛋嗎?混賬東西,刑部尚書聽旨,即將盧熊斬首。”可憐盧熊為了一個字,竟然送了一條命。
愛老師但不盲從
(面對師長也要堅持真理)
(面對師長也要堅持真理)
l738年,27歲的羅蒙諾索夫正在德國馬爾堡大學學習。有一天,該校?兜聡茖W》雜志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點名批評了當時歐洲大名鼎鼎的沃爾夫教授。而更為令人驚異的是那篇論文的作者竟是沃爾夫的得意門生——羅蒙諾索夫。因此,這件事立刻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羅蒙諾索夫成了眾矢之的。有人咬牙切齒地罵他是忘恩負義的小人,有人毫無顧忌地指責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還有人冷嘲熱諷地說他是踩著老師的肩膀往上爬……在這些唇槍舌劍面前,羅蒙諾索夫既沒有畏縮,也沒有以牙還牙,而是以非常耐心誠懇的態(tài)度向大家解釋。他認為在科學的大道上,必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勇于走自己的路,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學生。作為學生,毫無疑問,應當認真、虛心地向老師學習,但對于老師那些不正確的東西,絕不能盲從。他由衷地說:“我愛老師,但我更愛真理。”
2微米的誤差
(小錯成大謬)
(小錯成大謬)
1990年4月25日,美國發(fā)現號航天飛機把耗資巨大、世人矚目的哈勃空間望遠鏡(HST)送入太空,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揭開了新的一頁。它以當代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的名字命名,從1979年藍圖設計到1990年投入觀測,歷時10余年,耗資15億美元。若按重量計算,平均每克造價接近130美元,遠比純金更貴。天文學家期望著憑借哈勃望遠鏡那銳利無比的“神眼”,去洞察宇宙深層的奧秘,開辟天文觀測的黃金時代。
但是上天之后,人們卻發(fā)現其成像質量與預期效果存在很大差距。按設計能力,在可見光波段,被觀測的點源60%以上星光應能聚落在0.1角秒的小圓域內,而實際結果只有15%的光線落入其中。研究發(fā)現望遠鏡的主鏡邊緣處比設計尺寸多磨去了2微米(約有頭發(fā)絲的百分之一細),這個人為差錯降低了觀測圖像的分辨率,觀測距離降低了近100億光年,捕捉遙遠天體信息的能力降低了將近20倍。受其影響,許多原定的重要觀測也將無法進行。
為了修正這個誤差,1993年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帶領專業(yè)人員,對哈勃進行了第一次“會診”,增加了一個校正鏡,矯正偏差,相當于戴眼鏡,同時加裝了一些新的設備,總共花費了7億美元。維修后,哈勃的性能大大加強,照片也更加清晰,但是由于主鏡無法更換,哈勃的眼病始終無法根除。
鄧小平一絲不茍
(小錯也要改正)
(小錯也要改正)
1983年6月,全國正在學習、宣傳朱伯儒的事跡。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特地為學習朱伯儒題了詞:“向朱伯儒同志學習,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共產黨員。” 當時,鄧小平同志囑咐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不要急于發(fā)表,應先請語言學家看看,有沒有用字不準確的地方。辦公室的同志找到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王老接過寫在宣紙上的題詞,戴上眼鏡,看過后說:“寫得好。不過‘符合’的‘符’字目前已不再使用,如果這樣使用顯得不大規(guī)范,最好改成‘副’字。”鄧小平同志得知此事后很高興,馬上提筆說:“再重寫一張,用字不規(guī)范,這樣不好。”鄧小平同志又鋪開宣紙,一筆一畫寫了起來,字跡蒼勁有力:“向朱伯儒同志學習,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
不了了之的“川氣出川”工程
(信息錯誤將造成巨大損失)
(信息錯誤將造成巨大損失)
20世紀70年代中期,有一個鼓舞全國人民的“川氣出川”工程計劃,按此計劃經過5年努力,在1980年四川將實現年產天然氣300億立方米,中國的能源結構將發(fā)生巨大變化,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將實現大步前進。
國家確定的預算是40多億元,鋪設一條長2940公里、直徑一米的天然氣管道,沿長江而下,穿巴蜀,過鄂中,經江蘇直抵上海。為此將耗鋼材150萬噸、水泥12萬噸及數千個大型機電設備。1975年工程全面展開,為了修建從重慶到上海的專用公路,動用全國150多個單位,900多個工廠,在沙市和資陽工地投資1.2億元建設專門生產大口徑的鋼管廠。
但是到了1980年,這項顯赫一時的工程卻無聲無息不了了之了。管道鋪設還沒有出川,化工廠還正在建設之中,就發(fā)現這個決策是完全錯誤的。工廠停產,4億多元的物資壓在庫里,而此項工程已耗資3.7億元。由于改變經濟格局而造成的損失則更大,四川工業(yè)也由此遭受嚴重損失。
四川天然氣儲量本來不多,由于地質結構復雜,對川氣的勘探也較為困難,1973年時掌握的可采儲量并不多。但是,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人提出,我國在“四五”計劃期間要改變能源構成比例,四川應找天然氣,搞到年產300億~500億立方米。在權勢的一再高壓下,四川石油管理局的技術人員只能萬般無奈地把可采儲量1千億立方米算成1萬億、10萬億兩個神仙數字。正是由于決策者掌握的信息不準確和草率決策,才給國家建設資金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
應聽烏龜的意見
(不要自以為是)
(不要自以為是)
格洛麗亞·斯坦姆,是女權主義運動的一位領導者兼作家。學生時代,在一次地理考察中,她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在史密斯大學演講時,斯坦姆和聽眾分享了這次經歷:“在考察中,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我發(fā)現了一只巨大的烏龜,它趴在一段路的護堤上。它顯然是從河里爬出來的,經過一段土路才到了現在這個地方。它還在繼續(xù)前進,隨時有被汽車壓死的危險。”
“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覺得幫助它是責無旁貸的。于是我走上前,連拉帶拽,最后總算把這只大烏龜從路障上帶回岸邊。這期間,它不斷憤怒地想咬我一口。”“當我正要把烏龜推回河里時,地理學教授走了過來,并對我說:‘你知道,為了在路邊的泥里產卵,那只烏龜可能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爬上公路,結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哎,我當時懊惱極了。不過,在后來的歲月里,我發(fā)現那次經歷是我人生中生動的一課。它時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觀臆斷的錯誤。不管你是激進的還是保守的,在做事關‘烏龜’的決斷時,都不要忘記先聽聽烏龜自己的意見。”
“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覺得幫助它是責無旁貸的。于是我走上前,連拉帶拽,最后總算把這只大烏龜從路障上帶回岸邊。這期間,它不斷憤怒地想咬我一口。”“當我正要把烏龜推回河里時,地理學教授走了過來,并對我說:‘你知道,為了在路邊的泥里產卵,那只烏龜可能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爬上公路,結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哎,我當時懊惱極了。不過,在后來的歲月里,我發(fā)現那次經歷是我人生中生動的一課。它時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觀臆斷的錯誤。不管你是激進的還是保守的,在做事關‘烏龜’的決斷時,都不要忘記先聽聽烏龜自己的意見。”
錯評詠花詩
(經驗也有錯誤的時候)
(經驗也有錯誤的時候)
唐朝元和十二年春末,白居易與朋友結伴游江西廬山,寫了一首《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有一天,宋代的沈括讀了這首詩,譏諷道:“既然‘四月芳菲盡’了,怎么會‘桃花始盛開’呢?大詩人也寫出這樣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呀!”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節(jié),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見到了白居易詩中的奇景:四月天氣,山下眾花凋謝,山頂上卻是桃花紅艷。猛然想白居易的詩來,才領悟到自己錯怪了大詩人,也從中發(fā)現了高度對季節(jié)的影響:由于山上氣溫低,春季到來要晚于山下。后來,他又找來白居易的詩讀,發(fā)現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寫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時節(jié)絕晚,于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華(花),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沈括感慨道:“都怪我讀書不細,經驗太少啊!”
同樣的錯誤也發(fā)生在蘇東坡身上。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宰相王安石,碰巧不在家,他的書房案上有一首詠菊的詩,沒有寫完,只有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會做出這樣的詩?“西風”是秋風,“黃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戰(zhàn),是能耐寒的,說西風“吹落黃花”就已不對了,而且還吹得“滿地金”,落了一地,豈不大錯特錯?于是,他提筆續(xù)了兩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后來,蘇東坡被貶到黃州,重九時節(jié)的一天,大風過后,蘇東坡邀請好友到后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英,滿地鋪金。這時,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給王安石續(xù)詩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悔悟到是自己錯了。
同樣的錯誤也發(fā)生在蘇東坡身上。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宰相王安石,碰巧不在家,他的書房案上有一首詠菊的詩,沒有寫完,只有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堂堂宰相,怎么會做出這樣的詩?“西風”是秋風,“黃花”是菊花,而菊花敢于和秋霜鏖戰(zhàn),是能耐寒的,說西風“吹落黃花”就已不對了,而且還吹得“滿地金”,落了一地,豈不大錯特錯?于是,他提筆續(xù)了兩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后來,蘇東坡被貶到黃州,重九時節(jié)的一天,大風過后,蘇東坡邀請好友到后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英,滿地鋪金。這時,他猛然想起一年前給王安石續(xù)詩的事情,不禁目瞪口呆,悔悟到是自己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