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901—950篇(14)
944.瀟湘夜雨·燈詞 (趙長卿)
斜點銀釭,高擎蓮炬,夜深不耐微風。重重簾幕卷堂中。香漸遠、長煙裊穟,光不定、寒影搖紅。偏奇處、當庭月暗,吐焰為虹。
紅裳呈艷,麗娥一見,無奈狂蹤。試煩他纖手,卷上紗籠。開正好、銀花照夜,堆不盡、金粟凝空。丁寧語、頻將好事,來報主人公。
這是一首詠物詞。上片寫油燈點燃的情景。寫出了華燈初張、燈火照明、光焰正旺等情況。下片寫燈花結(jié)彩。飛蛾撲焰,銀花黑夜。末以“丁寧語”兩句,借俗傳喜兆作結(jié)。全詞語言形象,對仗工麗,描寫細膩,意境優(yōu)美。
945.女冠子·露花煙草 (張泌)
露花煙草,寂寞五云三島,正春深。貌減潛消玉,香殘尚惹襟。
竹疏虛檻靜,松密醮壇陰。何事劉郎去?信沉沉。
這首詞寫了女道士的思凡之心。上片“露花”三句是她所在的地方環(huán)境;“貌減”二句寫她與情人分別后因思念而憔怦,以余香作為一種安慰,的確可憐可嘆。下片開頭二句寫其周圍清冷陰森,沒有一點樂趣,使她更想念情人;最后兩句脫口而出,情真意切。
946.水調(diào)歌頭·落日塞垣路 (黃庭堅)
落日塞垣路,風勁戛貂裘。翩翩數(shù)騎閑獵,深入黑山頭。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鐵面駿驊騮。隱隱望青冢,特地起閑愁。
漢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顏皓齒,深鎖三十六宮秋。堂有經(jīng)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不減翠蛾羞。戎虜和樂也,圣主永無憂。
本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寫在邊境前沿外出打獵,隱隱約約地望見昭君墓,引發(fā)了他的“閑愁”。“閑愁”是什么?就是他在下片中所發(fā)的感慨。詞的重點在下篇。表面上是議論擁有賢臣良將和廣闊疆上的強大的漢天子,不應當讓王昭君這個弱女子冤家蒙羞。實際上作者是借古諷今,批評宋朝廷的屈辱求和的對外政策。
北宋時期,在金國興起之前,中華大地上長時間是宋、遼、夏鼎足而立的局面,可是堂堂大宋卻是懦弱而受屈辱的一方。公元1005年1月(真宗景德元年末),宋與遼在澶州定理“澶淵之盟”(澶州又名澶淵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陽市),宋每年向遼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公元1006年(景德三年),在黨項族首領攻占西北大片領土的情況下,宋朝反而封他為西平王(這時還沒有建立大夏國),每年“賜”銀萬兩、絹萬匹,錢二萬貫。公元1042年(仁宗慶歷二年),遼國揚言要發(fā)大軍南下,仁宗不敢抵抗,派大臣到遼求和,答應每年再贈給銀10萬兩,絹10萬匹。公元1044年底(仁宗慶歷四年),宋軍在連續(xù)慘敗后向西夏求和(黨項族首領元昊于公元1038年稱帝,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又每年“賜”銀5萬兩,絹13萬匹,茶葉2萬斤,令在各節(jié)日和元昊生日共“賜銀2萬兩,銀器2千兩,絹、帛、衣著等2萬3千匹,茶葉1萬斤”。宋朝皇帝在強敵壓境,虎視眈眈的形勢下,不圖富國強兵,一味地屈膝求和,企圖用金錢來購買和平。須知乞討來的和平,用金錢買來的和平都是不能鞏固的。北宋亡于此,南宋也亡于此。這是付出了高昂代價的歷史教訓。黃庭堅有見于此,所以他在詞中提出:“堂有經(jīng)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就不應當采取這樣的下策。在詞的結(jié)拍中他說這樣的政策只能使“戎虜和樂”,而“圣主永無憂”則是反話,因為這種政策不可能產(chǎn)生“永無憂”的結(jié)果。這樣的“主”也不是“圣主”。黃庭堅兩次被謫貶,他在詞中借古喻今對國家大事委婉陳詞,可見其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