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951—1000篇(12)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園林,水邊樓閣。瑤池舊約。鱗鴻更仗誰托。粉蝶兒只解,尋桃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落黃昏,數(shù)聲畫角。
有人認為該詞作于1194年(紹熙五年),全詞從梅花未開寫到將落,使用了烘托手法,總體層次分明。
該詞作于紹熙三年至紹熙五年(1192~1194)閩中任上。
979.洞仙歌·詠柳 (蘇軾)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洞仙歌·詠柳》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片寫柳的體態(tài)標格和風韻之美,下片轉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嘆。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飽含感情的筆調,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時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對姿麗命蹇、才高數(shù)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與贊美。
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確考,朱祖謀認為詞意與《殢人嬌》略同,把它編入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因為據(jù)《紀年錄》,這年三月一日,蘇軾在汴京與王詵會于四照亭,上王詵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嬌》與之!稓徣藡伞奉}“小王都尉席上贈侍人”,與《紀年錄》所記相合。其詞結句,“須信道、司空從來見慣”,對王詵似有規(guī)諷。據(jù)史載王詵為人“不修細行”,生活糜爛,則他對歌女侍妾,必然輕薄寡情,那么,王詵家中侍女受玩弄、遭冷落的悲苦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抖聪筛琛诽日媸菍懡o倩奴的,其內容當會與倩奴有關。集中這首詞題“詠柳”,可至這首詞借柳以喻人。
980.清平樂·彈琴峽題壁 (納蘭容若)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云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巾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題壁詞。該詞上闋寫景,以冷泠的水音起興,引出后面的抒情,下闋渲染了上闋抒發(fā)的愁苦情懷,通過塞外風情的描寫,生動地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
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詞人途徑彈琴峽,秋風蒼勁,遠遠的看著邊塞的景色,興亡之感不禁而生,于是作了這一首《清平樂》,并用以題壁。
該詞抒發(fā)了詞人關塞行役中的“邊愁”,并將此愁書于壁上。上片由水聲泠泠起筆,慨嘆知音難覓、前朝如夢,這是落筆于聽覺上激發(fā)的愁情。下片寫景后抒發(fā)感情,從視覺及眼前景更深層地渲染這種愁情,自然流暢,感嘆孤獨寂寞的情懷難以言明。全詞氣韻蒼涼,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
現(xiàn)代盛冬玲《納蘭性德詞選》:“彈琴峽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境,處居庸關內。容若扈從至此,在蒼勁的秋風中,極目關塞,忽起興亡之感,遂寫下了這一首氣韻蒼涼的《清平樂》,并用以題壁”
981.酒泉子·長憶西湖 (潘閬)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長憶西湖》是北宋詞人潘閬的作品,為潘閬憶杭州組詞十首之一。此詞借回憶寫西湖美景,用水上漁舟、小島秋光、笛聲蘆花、白烏驚飛有機地組合構圖。此詞用笛音貫穿下闋,聲色俱韻,內涵雋永。全詞畫面恬淡,意蘊流轉,表現(xiàn)了作者對西湖的神往和愛戀以及作者出塵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