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寫作素材點撥--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2)
12、王梓坤《貴在一個“新”字》
(1)寫作素材:
A、青年人相信許多假東西,老年人懷疑許多真東西。(德國諺語)
B、當我完成了一般的學習過程之后,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許多疑難和錯誤困住了。從這些疑難和錯誤里,除了日甚一日地看清自己的無知外,似乎并沒有得到其他任何收獲。
(少年笛卡兒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后發(fā)此感言)
角度點撥:①只有懷疑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②自覺地獨立思考才能少走彎路;③成熟需要時間的洗禮和風浪的歷練
(2)寫作素材:
A、漢代著名批判家王充自幼家貧,買不起書,他就到書店讀書。因為他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得以博覽群書,貫通百家,最終寫成了專門的批判書籍《論衡》,立論有據(jù),言之成理,展示了他很高的獨立思考的才華。
B、愛因斯坦是科學界最善于獨立思考的巨人。不要忘記,青年時代的愛因斯坦就在物理、數(shù)學等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而且對一般的自然科學和哲學,也有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知識。
C、清代詩人袁枚說:“雙眼自將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隨園詩話•補遺》)這秋水,就是知識之水,就是獨立思考的波濤和浪花。
D、魯迅在《讀書雜談》中說:“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yè)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角度點撥:①淵博的知識是獨立思考的前提;②獨立思考是成功者的共同特點
(3)寫作素材:
A、明代哲學家和教育家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B、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鄭板橋說:“‘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
角度點撥:①善于提出疑問才能快速進步;②學和問二者必須兼顧
(4)寫作素材: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潛書》中說:“心,靈物也;不用則常存,小用之則小成,大用之則大成,變用之則至神。”
角度點撥:要使思維深入必須注意思想方法
(5)寫作素材:有些重大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苦戰(zhàn)。艾立希失敗了605次,才制成藥物六○六;居里夫人從數(shù)噸鈾礦殘余物中提煉出只有幾十毫克純鐳的氯化 物。可以想象,他們付出了多么大的勞動。“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莊子•達生》),“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前人刻苦鉆研的精神,時 刻激勵著我們前進。 (王梓坤)
角度點撥:①長時間的刻苦鉆研是成功之母;②堅強的毅力是取得勝利的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