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陶淵明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陶淵明。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多次做官,但由于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xiāng),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后,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于他愛寫詩,于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于后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將自己的生活現狀寫成對聯宣泄心中苦悶,雖然生活清苦,但心態(tài)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更是勉勵后人以天下蒼生為重,以節(jié)義貞操為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嫻靜少言,不慕榮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嫻靜少言,不慕榮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存在。
陶淵明的作品語言平淡,但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平易的語言表達出來,其內涵還需細細品味,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實秋曰:“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