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101—150篇(3)
108.清平樂·紅箋小字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清平樂·紅箋小字》由晏殊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念遠懷人的愛情詞,是晏殊“艷情”詞的代表作之一。上闋修書寄情。“鴻雁在云魚在水”,表明欲求雁、魚傳信而不可得,是典故的反用。下闋觸景生情“斜陽獨倚西樓”,既寫“倚樓”人的孤獨,又寫夕陽“倚樓”的景色,運思佳妙。“遙山恰對簾鉤”,以遙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遠山為伴的凄涼,更突出空間之開闊及缺少“那人”的寂寞。最后以景物作結(jié)而令人回味。
109.疏影·苔枝綴玉 (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xí)之,音節(jié)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屠锵喾,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fēng),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姜夔的這首詞與《暗香》是詠梅的姊妹篇。表現(xiàn)梅的高潔、幽獨,并借此詠嘆自己的身世。上片以梅喻昭君,贊美其絕代姿容,哀嘆其客死異域的不幸。下片寫春風(fēng)吹落梅花,欲重覓幽香,為時已晚。巧用梅花妝之典,風(fēng)雅有趣。
這是一首梅花的贊歌,又是一首梅花的詠嘆調(diào)。詞中先繪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現(xiàn)了她那孤芳自賞的清姿和高潔情懷,再化用杜甫、王建詩意,把遠稼異域不能生還漢邦的昭君故事神話化,將眷戀故國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獨之魂合而為一,帶有極深的悲劇意味,境界又極凄美。下片則眼前梅花盛開推想其飄落之時,用壽陽公主及陳阿嬌事,寓無限憐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樂曲,加深悵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盡,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語意沉痛。
全詞用事雖多,但熔鑄絕妙,運氣空靈,變化虛實,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虛字,曲折動蕩,搖曳多姿。張炎極口稱道本詞及《暗香》:“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源》)。許多詞評家認為此篇寄托了徽、欽二帝北狩之悲但卻很難指實。力主抗敵的愛國大臣吳潛與姜夔曾有交誼,姜去世后,吳潛曾次韻《暗香》、《疏影》二詞,卻并無一字明寫或暗寓感傷二帝之意,亦或佐證。
110.暗香·舊時月色 (姜夔)
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xí)之,音節(jié)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fēng)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暗香·舊時月色》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作品。作品無句非梅,同時又借梅喻人。起句寫舊時豪情,以月色、梅花勾連過去和現(xiàn)在,喚起與玉人月下摘梅的回憶;隨即以“而今”轉(zhuǎn)到當前,“長記”二字追憶賞梅雅事;末句又回到當下,惋惜片片落梅,暗含故人不知何日重逢之意。全詞不斷在過去和現(xiàn)在之間往復(fù)搖曳,結(jié)構(gòu)空靈精致,意境清虛騷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