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801—850篇(3)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賦性“剛峻”(《五朝名臣言行錄》),處事謹(jǐn)慎,沒有流傳什么風(fēng)流艷事。他自奉儉約,但家中仍然蓄養(yǎng)歌妓,留客宴飲,常“以歌樂相佐”(《避暑錄話》)。他喜歡納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會在男女愛情上產(chǎn)生多少離愁別恨,但他詞中寫離愁別恨的卻頗多。這可能和當(dāng)時寫詞的風(fēng)氣有關(guān):酒筵歌席上信手揮寫,以付歌妓、藝人歌唱,內(nèi)容不脫晚唐、五代以來的“艷科”傳統(tǒng);也可能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特點(diǎn)有關(guān):它可以描寫人們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寫照。但晏殊寫的這類詞,也不像完全脫離自身生活的客觀描寫,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這樣的一首詞。
《踏莎行·碧海無波》當(dāng)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貶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此詞即在途中所作。
宋無名氏《道山清話》有一則記載,說:“晏元獻(xiàn)公為京兆尹,辟張先為通判。新納侍兒,公甚屬意。先字子野,能為詩詞,公雅重之。每張來,即令侍兒出侑觴,往往歌子野之詞。其后王夫人浸不能容,公即出之。一日,子野至,公與之飲。子野作《碧牡丹》詞,令營妓歌之,有云‘望極藍(lán)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之句。公聞之憮然,曰:‘人生行樂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庫中支錢若干,復(fù)取前所出侍兒。既來,夫人不復(fù)誰何也。”或許由于夫人的“不容”,或其它原因,晏殊有時也放出心愛的侍兒,而旋又悔之,所以會產(chǎn)生一些離愁別恨。這首詞可能就是在這種情況中寫成的。
807.望江南·三月暮 (吳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fēng)。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長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啼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所懷者誰已不可確考。楊鐵夫《吳夢窗事跡考》說:“甲辰暮春,姬去歸蘇州(自此以后,每逢清明寒食必有憶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觸景故傷情也)。”認(rèn)為這首詞“有憶姬之意”。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則認(rèn)為:“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者,則悼杭州亡妾。”兩位先生推測可供研究參考,但都不盡然。細(xì)味本詞所寫時間為暮春,所寫之地:楊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說,為夢窗傷悼杭州亡妾之作。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yuǎn)的艷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diǎn)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808.憶舊游·記愁橫淺黛 (周邦彥)
記愁橫淺黛,淚洗紅鉛,門掩秋宵。墜葉驚離思,聽寒螿夜泣,亂雨瀟瀟。鳳釵半脫云鬢,窗影燭光搖。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晚,兩地魂消。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rèn)鳴鑣。也擬臨朱戶,嘆因郎憔悴,羞見郎招。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但滿目京塵,東風(fēng)竟日吹露桃。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在汴京求官,接到昔日相好的一位女子從外地寄來的信,因而回憶起當(dāng)初分手時的情景,引發(fā)思念之情所作。
809.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 (歐陽修)
嘗愛西湖春色早。臘雪方銷,已見桃開小。頃刻光陰都過了。如今綠暗紅英少。
電腦版地址:http://www.hsgfkln.cn/sucai/gaokao/13877.html
手機(jī)版地址:http://m.fanwen.co/sucai/gaokao/138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