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951—1000篇(4)
戈載《宋七家詞選》:“盡洗靡曼,獨標清麗,有韶倩之色,有綿渺之思……于律亦極嚴謹。”
958.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 (袁去華)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臺殿,;俪咦晕鲃ⅰ
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jīng)秋。
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
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
一夜寒生關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
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是宋代文學家袁去華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闋敘述詞人登臺縱目,周覽形勝,追溯昔時的繁華;下闋則撫事傷時,抒發(fā)了詞人烈士遲暮、報國無門的悲憤。全詞以雄健之筆寫沉郁之懷,令人哀感無端。
《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大約作于詞人擔任善化(在今長沙市內(nèi))縣令期間。詞人在一個深秋時節(jié)登上定王臺覽勝,感慨頓生,并將不勝今昔之感升華為感時傷事的愛國之情,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diào)歌”,雙調(diào)九十五字,上闋九句四平韻、下闋十句四平韻。
定王臺:在今湖南長沙市東,漢景帝之子定王劉發(fā)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名。
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時,州、郡、縣按地勢、人口及經(jīng)濟狀況劃分為畿、赤、望、緊、上、中、下若干等級,形勝富庶的地區(qū)稱“望”。
959.鷓鴣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元好問)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飲更何成。
三杯漸覺紛華遠,一斗都澆塊磊平。
醒復醉,醉還醒,靈均憔悴可憐生。
離騷讀殺渾無味,好個詩家阮步兵!
此詞寫借酒以澆胸中塊磊,抒國破家亡、人世滄桑的流離之悲,詩中不步屈原后塵,而要效法阮步兵(阮籍)借酣飲以避亂世。詞風慷慨悲壯,沉郁蒼涼。
這是一首借酒澆愁、感慨激憤的小詞,蓋作于金滅亡前后。當時,元好問作為金孤臣孽子,鼎鑊余生,棲遲零落,滿腹悲憤,無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澆愁,在醉鄉(xiāng)中求得片刻排解。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和心境下產(chǎn)生的。
此詞主旨是以酒遣愁。上闋的前二句融化古語,說酒不能不飲。次二句補敘飲酒妙處:可以遠于浮華,可以撫平創(chuàng)傷。“紛華”指紛濁的人世社會,其中甚至上演著山河陵替、故國丘墟這樣讓人深悲大慟的慘劇,“魂磊”即是由此產(chǎn)生的失國之悲。詞人要以酒澆愁,自我麻醉,摒除煩惱,忘卻悲哀。“三杯”、“一斗”謂數(shù)量之多,也見出詞人痛切心髓,無法排解,唯有乞靈杜康的無奈心情。
下闋舉出兩位古人,一貶一褒。屈原放逐沅湘,行吟澤畔,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憂心楚國,系心懷王,執(zhí)著而不能超脫。詞人認為,孰醒孰醉,并無恒定的標準,或醒者乃是真醉,而醉者方是清醒。意謂屈原過于拘執(zhí),苦痛絕望,自沉汨羅,只是太可憐了。自超世達觀者觀之,可以不必如此。阮籍但聞有酒,便求為步兵校尉,以求一醉,方為達者。“好個”兩字極力稱美。但這種褒貶,只是憤激之詞,正話反說,將哀痛家國、感念世亂的心情,用拗折之筆寫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