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1001—1050篇(4)
1009.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吳文英)
錦帶吳鉤,征思橫雁水。夜吟敲落霜紅,船傍楓橋系。相思不管年華,喚酒吳娃市。因話、駐馬新堤步秋綺。
淮楚尾。暮云送、人千里。細雨南樓,香密錦溫曾醉;ü纫廊,秀靨偷春小桃李。為語夢窗憔悴。
荔枝香近:詞牌名!对~譜》:“《唐史·樂志》:‘帝幸驪山,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荔枝香》’!侗屉u漫志》:‘今歇指調(diào)、大石調(diào),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為本曲?’按《荔枝香》有兩體,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歇指調(diào)”;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彥,一名《荔枝香近》。”此詞雙調(diào),七十六字。前片七句,四仄韻;后片七句,五仄韻。
1010.憶秦娥·清溪咽 (李之儀)
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云歸,還送云別。
不知今是何時節(jié)。凌歊望斷音塵絕。音塵絕。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這首詞詞史上有其特定意義。詞題明確揭出“用太白韻”,是為和宋初《憶秦娥》而作。李之儀是北宋人,與蘇軾同時代,寫這首詞的時候,是崇寧三年(1104)前后,距離李白卒年(762)已經(jīng)過去340年之久,這首和詞,全依佚名作者《憶秦娥》韻,可見當時這首詞已流傳比較普遍,但說其為李太白所作,則甚為不妥。李白的詩歌名篇在整個唐朝流傳極為廣泛,即使是一首很普通的七絕,都有大量記載,而憶秦娥,在整個唐人的典籍中,沒有一處記載。有專家認為,李白的詩歌由于散佚的緣故,十去七八,未收入憶秦娥情有可原。但這點早已被胡適先生徹底否決了。事實上,整個盛唐,根本沒有一首詞流傳下來!像菩薩蠻這樣的詞牌是在中唐(李白死后)才產(chǎn)生的,憶秦娥則連中唐都沒有記載!現(xiàn)代某些不負責任的專家總愛說一些“《菩薩蠻》《教坊記·曲名表》及敦煌曲均有此調(diào)名,李白在開元、天寶時依調(diào)作詞完全有可能。”之類的話,而且還借此希冀證明《憶秦娥》也為李白所創(chuàng)。似乎忘卻了胡適在《詞的起源》一文中對《教坊記》做的具體考察:《教坊記》中曲調(diào)多為“后人隨時添加”,因此“不可用來考證盛唐教坊有無某種曲調(diào)”,《辭源》(合訂本)釋“教坊記”條“唐崔令欽撰。一卷。記述唐代教坊制度、軼聞及曲調(diào)來源等,以開元時事為多,并錄教坊大曲雜曲名三百二十四本。今通行本皆據(jù)《說郛》,有所刪削,已非全書。”《辭!(縮印本)說《教坊記》“書約成于寶應元年(762)后。”陰法魯即認為此書“可能經(jīng)過后人訂補”。因此《教坊記》有曲名,并不能說明開元時已有此調(diào)名。
崇寧二年(1103年)夏,李之儀因替范純?nèi)首鬟z表和行狀,下御史獄。出獄后,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縣)。詞中“凌歊”一詞指“凌歊臺”,其遺址在今當涂縣西,因此該詞應寫于此時。
1011.紅窗迥·小園東 (柳永)
小園東,花共柳。紅紫又一齊開了。引將蜂蝶燕和鶯,成陣價、忙忙走。
花心偏向蜂兒有。鶯共燕、吃他拖逗。蜂兒卻入、花里藏身,胡蝶兒、你且退后。
這首詞寫春景。上闋第一句“小園東”起筆就直接點出地點,緊接著“花共柳,紅紫又一齊開了”兩句寫樹木花卉,展示一片濃郁春意。“引將蜂蝶燕和鶯,成陣價,忙忙走”這三句借蜂、蝶、燕、鶯,渲染出了春景之絢麗。
這首詞的下闋起首一句“花心偏向蜂兒有”具體描寫了蝶戲花。“花心”兩句賦生物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有趣,“拖逗”兩句,活畫出鶯、燕為花吸引卻又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蜂兒卻入,花里藏身”這兩句寫蜜蜂采蜜,“藏身”二字,活靈活現(xiàn)。最后兩句以蜜蜂口吻寫,更有妙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