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1201—1250篇(2)
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
這是一首傳統(tǒng)的閨怨題材,寫的是深秋時節(jié),閨中少婦思念遠方心上人,怨恨交織的情形。
抒寫閨怨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tǒng)題材,這首《生查子》在思想內涵上也并沒有寫出什么新意來,但在藝術上還是有一定的個性的。如情景二者之間的互相烘托、渲染,對女主人公心理的細膩刻畫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04.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惠洪)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是北宋詩僧惠洪的詞作。詞上片主要寫行者與居者離別時的情景,下片轉入行者對居者的思念。 這首和作從長亭慘別到旅舍苦思,外景內情,相反相成;憶想、現(xiàn)實,交織其間,突出離愁之既深且苦。
惠洪是黃庭堅的忘年交,極受黃庭堅器重。崇寧二年(1103),黃為趙挺之、陳舉所構陷,貶謫宜州(今廣西宜山)。其兄黃大臨,知其喜愛賀詞,便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送別。翌年庭堅至宜州后,又依賀韻奉和其兄。惠洪青年時曾為縣小吏,因庭堅喜其聰慧,教他讀書,后來才成為海內名僧。庭堅流放過湘江時,惠洪曾入舟陪送,時達一月,足見交情深篤。為了與庭堅兄弟唱和,也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姚鶴鳴《愛情詞與散曲鑒賞辭典》:惠洪的這首詞是和賀鑄的《青玉案》之韻而作的。賀詞中有“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名句,賀鑄因此而得名“賀梅子”,享譽天下;莺榈倪@首詞雖不及賀詞那樣負有盛名,但所表達感情之真摯、深沉,卻勝于賀詞,不失為一首絕妙好詞。
1205.點絳唇·病起懨懨 (韓琦)
病起懨懨,畫堂花謝添憔悴。亂紅飄砌,滴盡胭脂淚。
惆悵前春,誰向花前醉?愁無際。武陵回睇,人遠波空翠。
《點絳唇·病起懨懨》是宋代大臣韓琦的詞作。此詞通過對作者剛剛病愈后徘徊香徑時所見所感的描述,抒發(fā)了作者悼惜春光將盡殘花凋落、感傷年華流逝與懷人不見的惘悵和哀愁之情。全詞由落花而傷春,由傷春而懷人,暗寄時事身世之慨,筆鋒婉妙,情韻幽深。
韓琦是北宋大臣、名將,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累封魏國公。此詞當作于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之后韓琦的晚年時期。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八載:“韓魏公晚年鎮(zhèn)北州,一日病起,作《點絳唇》小詞。”韓魏公即韓琦,所謂“晚年鎮(zhèn)北州”,指韓琦從熙寧元年(1068年)至熙寧五年(1072年)任河北路安撫使、判大名府之職。由此可知,此詞是作者北鎮(zhèn)大名等地時,病起觀景而作。作此詞的當時,王安石正大刀闊斧推行新法,反對新法的大臣紛紛遭貶。韓琦對新法是不滿的,熙寧三年(1070年)二月,他曾上書請罷青苗法,與王安石發(fā)生了尖銳矛盾,王安石曾為此稱疾不朝,韓琦也因此被解除了河北安撫使的職權。此后,他心情苦悶,憔悴多病,同時也很懷念被貶出朝廷的那些同僚,因此寫下此詞感懷。
1206.點絳唇·送李琴泉 (吳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還是逢君處。酒闌呼渡。云壓沙鷗暮。
漠漠蕭蕭,香凍梨花雨。添愁緒。斷腸柔櫓。相逐寒潮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