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1351—1400篇(12)
詞人將景、情、理熔于一爐,圍繞燕子樓情事而層層生發(fā)。景為燕子樓之景,情則是燕子樓驚夢后的纏綿情思,理則是由燕子樓關(guān)盼盼情事所生發(fā)的“人生如夢如幻”的關(guān)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問。全詞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風(fēng)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曠,用典體認(rèn)著題,融化不澀,幽逸之懷與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顯示出蘇軾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dá)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
1376.玉樓春·柳映玉樓春日晚 (顧敻)
柳映玉樓春日晚,雨細(xì)風(fēng)輕煙草軟。畫堂鸚鵡語雕籠,金粉小屏猶半掩。
香滅繡帷人寂寂,倚檻無言愁思遠(yuǎn)。恨郎何處縱疏狂?長使含啼眉不展。
這首詞寫春閨幽怨。
上片頭三句寫外景:柳映玉樓,雨細(xì)風(fēng)輕,煙籠芳草,全是一幅碧色春圖。接著寫內(nèi)景:鸚鵝語籠,小屏半掩。這些客觀景象,烘托了一種沉寂的境界,雖有鸚鵡細(xì)語,但人會感到更靜。
下片寫在寂靜的空帷中,女主人公默默無語,滿懷愁緒倚欄思遠(yuǎn)。結(jié)尾二句,由思念轉(zhuǎn)入怨恨,由怨恨變?yōu)楸瘋?/p>
1377.臨江仙·客睡厭聽深夜雨 (吳翌鳳)
客睡厭聽深夜雨,瀟瀟徹夜偏聞。晨紅太早鳥喧群。霽痕才著樹,山意未離云。
梅粉堆階慵不掃,等閑過卻初春。謝橋新漲碧粼粼。茜衫氈笠子,已有聽泉人。
此詞上片寫雨后春景。夜雨初晴,群鳥聲喧。霽痕著樹,山未離云。下片寫雨后聽泉。已過初春,落梅滿階。謝橋新漲,碧波粼粼。茜衫氈笠,聽泉有人。全詞幽雅清新,流麗自然。表現(xiàn)了作者超然的風(fēng)度與韻致。
1378.念奴嬌·送張明之赴京西幕 (劉仙倫)
艅艎東下,望西江千里,蒼茫煙水。試問襄州何處是,雉堞連云天際。叔子殘碑,臥龍陳跡,遺恨斜陽里。后來人物,如君瑰偉能幾。
其肯為我來耶,河陽下士,正自強(qiáng)人意。勿謂時平無事也,便以言兵為諱。眼底山河,樓頭鼓角,都是英雄淚。功名機(jī)會,要須問閑先備。
《念奴嬌·送張明之赴京西幕》是宋代詞人劉仙倫為送朋友張明之赴京西幕府任職而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以及對友人的稱許,下片是對友人的叮囑,抒發(fā)了深沉的感喟。全詞運(yùn)用散文化的句法,勉勵朋友以前代愛國人物為榜樣,抓住時機(jī)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氣勢闊大,激情洋溢。
這首詞寫于詞人送友人奔赴襄陽任職之時。當(dāng)時宋金兩國對峙于襄陽,暫時的平靜麻痹了世人,甚至讓人忘記了收復(fù)失地的重任。詞人恐怕友人也被同化,所以寫下該詞,鼓勵友人做好準(zhǔn)備,時刻為收復(fù)失地不懈努力。
全詞語言樸實(shí),親切自然,切合摯友送別之口吻。雖為送別詞,卻不作兒女之語,慷慨激昂,一派豪氣,壯人行色,鮮明地表達(dá)了詞人的愛國精神和對友人的深情厚意。
1379.蝶戀花·別范南伯 (楊炎正)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劃地東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dāng)年路。
后夜獨(dú)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