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51—100篇(10)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游。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由詞題可知,這首詞記載的是作者與李輔之兩次暢游大明湖。據(jù)遺山《濟南行記》記載,乙未年秋約七月,“以故人李君鋪之之故”而至濟南。第二年丙申三、四月間,又與李輔之在濟南歡聚。金濟南府即宋齊州(今山東濟南),據(jù)《金史·地理志》記錄,濟源縣在金河東南路孟州,今屬河南。那么,李輔之又是何許人?李輔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濟南漕司從書。
90.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此詞大約作于紹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時。詞人因黨爭遭貶,遠徒郴州(今屬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詞寫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寫謫居中寂寞凄冷的環(huán)境;下片由敘實開始,寫遠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全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xiàn)實政治的不滿。
91.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其主要內(nèi)容為:春夜里大自然經(jīng)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全詞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對人物的心理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fā)展,跌宕起伏,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92.點絳唇·寂寞深閨 (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寂寞深閨》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上片寫傷春之情,下片寫傷別之情,刻畫出一個愛情專注執(zhí)著、情感真摯細膩的深閨思婦的形象。全詞情詞并勝,神韻悠然,層層深入地寫出了讓人肝腸寸斷的千縷濃愁:寂寞愁、傷春愁,傷別愁以及盼歸愁。
93.望海潮·洛陽懷古 (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洛陽懷古》由秦觀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傷春懷舊之作。這首詞先是追懷往昔客居洛陽時結(jié)伴游覽名園勝跡的樂趣,繼寫此次重來舊地時的頹喪情緒,雖然風景不殊,卻喪失了當年那種勃勃的興致。倚樓之際,于蒼茫暮色中,見昏鴉歸巢,歸思轉(zhuǎn)切。結(jié)構(gòu)上,景起情結(jié),今昔交錯,虛實交融,含蓄委婉。語言字斟名酌、千錘百煉,對比的運用效果顯著,明艷的春色與肅殺的暮景對照,昔日“俊游”與今日“重來”感情相比,幽婉而凝重地表現(xiàn)出詞人凄苦郁悶的愁情。足見功力之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