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的視角與語言
一、記敘文的變換視角
當記敘文的素材依舊、立意依舊、結(jié)構(gòu)依舊,該如何寫出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佳構(gòu)妙作呢?如果能在作文題允許的情況下,巧妙地變換一下其視角,將其行文稍作包裝,文章就會格外引人注目,從而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1.側(cè)面著筆
側(cè)面著筆是一種曲折的表達手法,給人曲徑通幽的美感,引人想象,耐人尋味,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寫人敘事可用側(cè)面描寫,借他人的反應或從他人的角度來突出主體。
如作家葉君健《看戲》片段:
時間是晚上八點。太陽雖然早已落下,但暑氣并沒有收斂。沒有風,公園里那些屹立著的古樹是靜靜的。露天的勞動劇場也是靜靜的。
但劇場里并不是沒有人。相反地,人擠得非常滿。每個角落里都是人,連過道的石階上都坐著人:工人、店員、手藝人、干部、學生,甚至還有近郊來的農(nóng)民——一句話,我們首都的勞動人民。從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這簡直像一個人海。他們所散發(fā)出來的熱力和空中的暑氣凝結(jié)在一起,罩在這個人海上面像一層煙霧。
2.以物觀人
以人的視角不便展開內(nèi)容的話,不妨以物的視角切入,以物眼觀人世,一定能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以物觀人的“物”,可以是動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其他事物。
如優(yōu)秀作文《懷想天空——一只豬的思考》片段:
仰望天空,我的心飛了起來,不禁觸動了心中那個天大的、原始的問題:人之間的差距,咋就這么大呢?有的人因為家太小,沒有地方睡而煩惱,有的人則是家太大,不知睡哪個房間而發(fā)愁;有的人因為收入太少,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而發(fā)愁,有的人則是余錢太多,不知放哪兒安全而煩惱;有人吃膩了大魚大肉,嘗遍了山珍海味,想來點綠色食品,有人則是一天到晚綠色食品,想來點“紅色”食品(肉);有人開煩了私家車、想騎一下自行車體驗體驗生活,有人騎夠了自行車、想買輛私家車享受享受生活但苦于囊中羞澀……想到這些,我的豬腦子開始亂了,我不禁仰天長嚎:蒼天啊,你能告訴我為什么嗎?天上馬上打了一個響雷,我嚇得立馬閉上了豬嘴?磥,老天爺也正在為這個煩惱。
3.他人我化
敘述他人的事情,不用第三人稱,而用第一人稱,仿佛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體現(xiàn)鮮明的主體性與濃郁的抒情性,給讀者以很強的真實感和親切感。運用這種視角,便于假托人們熟悉的人物(包括歷史人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者對作者所假托的人物的了解自然成為讀者理解文章的鋪墊,也就是說,能充分調(diào)動讀者的積累。要注意,用這種視角作文,“我”是故事中人,而不是置身故事之外的作者。敘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物是合一的,“我”置身于作品之中,是故事的實踐者,“我”所講的故事應是敘述人所歷、所見、所聞、所感,“我”只能講“我”知道的事情和符合“我”身份的事情,否則就會弄巧成拙。
如優(yōu)秀作文《勇敢奔跑,勇敢超越》片段:
我策一匹駿馬,在昏黃的古道上奔馳。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絆住我奔跑的腳步,無情的現(xiàn)實冷卻了我一腔熱血。是啊,想當年力士為我脫靴,貴妃為我磨墨,那該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順暢的時期啊。
可是,無意間我看到了力士諂媚的丑態(tài)和貴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覺得我應該永遠讓我奔跑的雙腳停滯不前,離開這黑暗的金馬門。我清醒地知道,我寧愿散盡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我?guī)弦话雅鍎?把一杯酒去尋訪我暫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遠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門。
4.超越時空
就是主人公能超越時間、空間的局限,讓古今人物對話、相聚,或者穿越時空,讓古今社會生活形成對照,讓古今人物思維產(chǎn)生摩擦、碰撞,從而反映社會現(xiàn)實,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優(yōu)秀作文《天堂之辯》片段:
某年某月某日。天堂書屋。
青衣青卷青燈,關(guān)云長正襟讀《春秋》,忽見孔子踱來,慌忙拜倒:“先生所編《春秋》冠絕古今,爍灼千秋,真乃字字珠璣,句句精辟。只是后生有一事不明:我屢按《春秋》行事,不敢稍違,何故時時碰壁?”
孔子輕輕一笑道:“盡信書不如無書!洞呵铩樊吘篂槲乙患抑,豈能至善至美?云長文韜武略,曠世奇才,凡事須有主見,相信自己,且莫一味聽取他人意見。”
“先生此言差矣!”
馬謖不知何時闖進屋來:“想我當年若聽王平之言,何致失守街亭,千古遺憾!人莫要盡信自己,須廣聽諫言,多聽他人意見。”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黃庭堅平日懶洋洋,想我好友蘇東坡,若只聽他人之言,而不信自己之才,則何得《石鐘山記》?依我之見,自信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