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外名著導(dǎo)讀:《論語》
作者簡介
《論語》雖不是由孔子寫定,但由于它是記載孔子生平講學和弟子們言行的一部書,所以有必要介紹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鬃幼杂茁斆骱脤W,11歲時師從魯太師學周禮。20歲時就“博學好禮”,曾做過“相禮”,從事“儒”這一職業(yè)。所以后人稱他為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一生言行多有智慧,其弟子恐其師道失傳,便有了將其言行整理成冊的打算。于是,就有了《論語》一書。
參與編纂《論語》的編者眾多且說法不一。班固曾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論語》是孔子門人在孔子去世后,將眾弟子所記載的孔子言行的筆記集合整理而成。東漢鄭玄曾在為《論語》作序時提到,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后由仲弓、子夏、子貢和一些留在魯國的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共同完成。但唐代柳宗元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論語》也記錄了孔子最小弟子曾子的言行,所以應(yīng)是由曾子的弟子發(fā)起完成的。
雖然關(guān)于編者的說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整理編纂而成,它較為集中地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和學說的精華,在我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上都具有極深遠和廣泛的影響。
內(nèi)容梗概《論語》共20篇,約11000余字。每篇的標題是從第一句話里選取兩三字而成,便于學習記憶。篇名是《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鄉(xiāng)黨》《先進》《顏淵》《子路》《憲問》《衛(wèi)靈公》《季氏》《陽貨》《微子》《子張》《堯曰》,全書內(nèi)容包羅萬象,涉及到當時社會的道德、教育、政治、文化、文藝諸多方面!墩撜Z》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論語》中闡明的孔子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是深遠的。其消極因素是使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不前;其積極因素則形成了中華民族某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處事理念!墩撜Z》的內(nèi)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對政治的見解、對社會的理想、對教育的主張,也可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論語》語句言簡意賅,深蘊哲理,發(fā)人深省。不少語句,經(jīng)歷代沿用,已成為格言或成語,如:吾日三省吾身、見義勇為、既往不咎、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舉一反三、任重而道遠、后生可畏、欲速則不達等。有些片段,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為人處世方面,孔子提倡的是自愛和愛人,對天命持謹慎態(tài)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說明一切要靠人后天努力。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diào)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誠態(tài)度待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幼钣憛挼氖强谑切姆堑娜。在這方面孔子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的弟子子貢曾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在為政治國方面,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他尖銳地指出“苛政猛于虎”。他還要求最高統(tǒng)治者在選拔官吏時,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這些原則在今天仍有現(xiàn)實意義。
當然,《論語》也存在著糟粕。如政治上的復(fù)古傾向,他對等級、秩序的過分強調(diào),他內(nèi)斂的人格價值取向等,這一切不容否認的都給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需要我們用現(xiàn)代意識對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論語》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讓我們這些后人為之驕傲的。
《論語》在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中,幾乎遭到滅絕。到了西漢,出現(xiàn)三種版本:《魯論語》《齊論語》和《古文論語》,后世流傳至今的《論語》版本,基本上是東漢經(jīng)學大師鄭玄整理而成的。
藝術(shù)特點論語一書,內(nèi)容豐富,語言簡練、準確,一些格言式的語句,富有哲理意味,這正是《論語》的寫作特點。具體概括如下:
1.提出文學對社會和政治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和知識。如他認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
2.篇幅簡短,每章以二三十字居多,百字以上很少,形式或為問答,或為獨白,作為語錄看,又是一種典范。許多句子內(nèi)涵豐富,用意深遠,成為人們耳熟能詳?shù)娜粘I钣谜Z,像“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小不忍則亂大謀”、“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至今都還被人們頻繁引用,有著鮮活的生命力。說理論點明確,不提論據(jù),屬于政論文的萌芽狀態(tài),但它傳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意義深刻,生動含蓄,表現(xiàn)出相當高的藝術(shù)性。
3.在語言運用上,它有獨創(chuàng)性,如單記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辭;也有些語句形象,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不僅頌揚松柏堅韌不拔的性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也不僅是對流水奔逝的感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更有力地突出堅強之態(tài)。
4.《論語》的口語化,亦莊亦諧,富于啟發(fā)性。如孔子對季路問鬼神一章,表現(xiàn)了孔子循循善誘的長者風度。讀著它,你會恍然以為自己正置身眾多弟子中,聆聽著孔子的教誨,并不會感到太多的時空和語言的隔閡。如《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寥寥數(shù)語,表現(xiàn)了很強的現(xiàn)場感,寫出子路等四人談話的神態(tài),惟妙惟肖,耐人尋味。
學習輔導(dǎo)學習提示
要理解《論語》,最重要的是理解作為儒家學說核心的仁學。仁學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仁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君子之性,庶民之歸,其核心是愛人?鬃由钤谂`社會解體的春秋末年,他把“仁”作為核心范疇,建立其儒學體系,是對人自身的覺醒和偉大的發(fā)現(xiàn)?傊詯廴藶楹诵牡娜蕦W思想是很豐富的,仁學精神成為歷代儒者的基本精神,是儒家學說的精華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