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外名著導讀及練習--《簡·愛》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1816-1855年),英國小說家,生于貧苦的牧師家庭,曾在寄宿學校學習,后任教師和家庭教師。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長篇小說《簡·愛》,轟動文壇。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兩個妹妹相繼去世。在死亡的陰影和困惑下,她堅持完成了《謝利》一書,寄托了她對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寫了英國早期自發(fā)的工人運動。她另有作品《維萊特》(1853年)和《教師》(1857年),這兩部作品均根據(jù)其本人生活經(jīng)歷寫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筆法描寫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原著閱讀:
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創(chuàng)作《簡·愛》時的英國已是世界上的頭號工業(yè)大國,但英國婦女的地位并沒有改變,依然處于從屬、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標就是要嫁入豪門,即便不能生在富貴人家,也要努力通過婚姻獲得財富和地位,女性職業(yè)的惟一選擇是當個好妻子、好母親。以作家為職業(yè)的女性會被認為是違背了正當女性氣質(zhì),會受到男性的激烈攻擊,從夏洛蒂姐妹的作品當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筆名一事,可以想見當時的女性作家面臨著怎樣的困境。而《簡·愛》就是在這一被動的背景下寫成的。
作品主題
這本小說是一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簡·愛》是部膾炙人口的作品,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逗·愛》中的簡·愛人生追求有兩個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這本小說的主題是通過對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經(jīng)歷,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不甘受辱、敢于抗爭的女性形象,反映一個平凡心靈的坦誠傾訴的呼號和責難,一個小寫的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的渴望。
小說主要描寫了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簡·愛的愛情觀更加深化了她的個性。她認為愛情應(yīng)該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礎(chǔ)上,而不應(yīng)取決于社會地位、財富和外貌,只有男女雙方彼此真正相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個人幸福時,簡·愛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純真、樸實的思想感情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她并沒有因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棄對幸福的追求,她的愛情是純潔高尚的,她對羅切斯特的財富不屑一顧,她之所以鐘情于他,就是因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視作朋友,與她坦誠相見。對羅切斯特說來,簡·愛猶如一股清新的風,使他精神為之一振。羅切斯特過去看慣了上層社會的冷酷虛偽,簡·愛的純樸、善良和獨立的個性重新喚起他對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誠地在簡面前表達他善良的愿望和改過的決心。簡·愛同情羅切斯特的不幸命運,認為他的錯誤是客觀環(huán)境造成的。盡管他其貌不揚,后來又破產(chǎn)成了殘廢,但她看到的是他內(nèi)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運,所以最終與他結(jié)婚。小說通過羅切斯特兩次截然不同的愛情經(jīng)歷,批判了以金錢為基礎(chǔ)的婚姻和愛情觀,并始終把簡·愛和羅切斯特之間的愛情描寫為思想、才能、品質(zhì)與精神上的完全默契。這本小說說明了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jié)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這樣的結(jié)局過于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膚淺,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羅切斯特自己也成了一個殘疾人,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jié)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當然也是有愛情的。
簡·愛是個不甘忍受社會壓迫、勇于追求個人幸福的女性。無論是她的貧困低下的社會地位,或是她那漂泊無依的生活遭遇,都是當時英國下層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作者能夠把一個來自社會下層的覺醒中的新女性擺到小說的主人公地位,并對主人公為反抗壓迫和社會偏見、力爭取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頑強斗爭加以熱情歌頌,這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是難能可貴的。一個有尊嚴和尋求平等的簡·愛,這個看似柔弱而內(nèi)心極具剛強韌性的女子也因為這部作品而成為無數(shù)女性心中的典范。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jīng)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chǔ)之上的深摯愛情,具有強烈的震撼心靈的藝術(shù)力量。其最為成功之處在于塑造了一個敢于反抗,敢于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