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1051—1100篇(16)
此篇寫在塞上又逢重九的傷感。作于何年亦未詳,張草紉《納蘭詞箋注》將此篇系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九月,即其妻盧氏病歿后。此可備一說。
上片寫塞外重陽日之景,蓬草聯(lián)飛,蕭瑟荒涼。而此景又不禁觸動了離愁與相思,遂追憶當(dāng)年重陽的往事,惆悵的情懷就更加濃重了。
下片寫此時相思之情況。先是寫夢斷憶夢,夢中的妻子音容宛然,但“一笑”而別,好夢卻難留。然后以“涼蟬”、“霜落烏啼”等情景再加渲染烘托,其愁懷難遣,孤寂無助,更為深切動人。
詩人的愁懷難耐、孤寂無聊,在詞中場景里,顯得更為深切動人。全詞語句清麗,用典恰到好處,可謂妙筆之作。
河北民族師范學(xué)院的教授趙秀亭、馮統(tǒng)一《飲水詞箋!罚“此調(diào)亦作悼亡語,‘記得當(dāng)年’,口氣已非一年。”
1086.點絳唇·屏卻相思 (王國維)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里終相覓。
醒后樓臺,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這首《點絳唇》是一首難遣相思、孤涼凄惶的情詞。詞人一反常規(guī),運用先寫情、后寫景的敘述方式,將幽清景色留至詞末,此時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覺相思已全在其中,讓人讀后無限回味。
開頭“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明白如話,卻飽含深情。這兩句是說:忘了她吧,忘了她.念如今生死茫茫,懷想又有何用,徒令人心力交瘁!下決心去忘,正說明無法忘掉,11個字,每個字都滲透出悲傷。讓人留下一個“從今以后,勿復(fù)相思”的懸念,緊接著進(jìn)人讀者眼簾的是“不成拋擲”,透出詞人執(zhí)著的相思,欲忘不能,無法屏卻。“夢里終相覓”,終于在夢中尋覓到已故的夫人。寥寥幾筆,就將夢里景、夢外情寫得栩栩如生、水乳交融。上片只有四句,卻寫得沉郁頓挫,委婉曲折。
下片“醒后樓臺,與夢俱明滅”這兩句又是一折,筆觸轉(zhuǎn)入夢醒,醒了還隱隱約約記得夢中的場景,殘夢難斷,更增幾分惆悵。“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西窗里面隱隱透進(jìn)一絲白光,詞人推開窗子,只有紛紛的涼月,照著“一院丁香雪”。“涼月”用“紛紛”來形容,“丁香”用“雪”來比喻。詞人把兩個看似不相關(guān)的事物聯(lián)系到一起,又不說原因,言于此而意未盡。丁香花本該開在春夏之際,怎能與寒冬白雪聯(lián)系到一起,在這種違背常理的時令錯位當(dāng)中,足見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思念。
1907年春,王國維的妻子莫夫人在海寧離世,他為了表達(dá)對已離世的妻子的哀悼,便寫下了這首詞。
1087.蘭陵王·丙子送春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zhuǎn)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fēng)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這首詞寫在元軍攻破臨安之后,表達(dá)了作者的亡國之痛與故國之愛的感情,許多詞句如“春去人間無路”“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等,愛憎分明,顯而易見。作者在詞中運用借代和象征手法來表達(dá)自己的思想。例如,“春”象征著南宋王朝:“飛絮”暗喻南渡的君臣:“亂鴉”指代占領(lǐng)臨安的元軍等等。作者將這些日常所見的感受賦予主觀的感情色彩。因此充分烘托出南宋滅亡的悲劇氛圍。詞的現(xiàn)實性和認(rèn)識意義,也是通過這種氣氛體現(xiàn)出來,為了強調(diào)這種氛圍,詞人運用了某些典故,因此送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效果。此篇是專主寄托的成功之作。作者把南宋滅亡的傷痛哀悼之情和詞中的藝術(shù)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達(dá)到了交融渾化“渾化”的高水平,使讀者也產(chǎn)生種種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