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詞牌名家詞選1500篇大全集之1051—1100篇(11)
縱觀全詞,它的主題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國淪亡的 背景,從而形成了一個近遠(yuǎn)淺深逐層遞進(jìn)的多層面體。這即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產(chǎn)生出強(qiáng)烈的立體感,增加了作品 的藝術(shù)感染力。只是我們在閱讀這類作品的時候,需要細(xì)心辨析它寫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1073.秦樓月·樓陰缺 (范成大)
樓陰缺,欄干影臥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fēng)露,杏花如雪。
隔煙催漏金虬煙,羅幃黯淡燈花結(jié)。燈花結(jié),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全詞描寫春閨少婦懷人之情,也亦寫寄托之情也就是托詞中少婦的懷人之情寄作者本人的愛君之意。詞分為上下兩闕描寫的情景十分真切,是組詞中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一篇。
人倦燈昏,始得暫眠片刻,夢魂忽到江南,境界頓覺開闊。然而所懷念的人又在哪?夢中是否能見到?作者卻不寫出來,讓讀者自去想象。這樣寫,比韋莊《木蘭花》中的這句 “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意思更含蓄,更意味深長。
據(jù)周必大撰《范公成大神道碑》記載,成大于淳熙三年(1176)春在四川制置使任上辭官歸家養(yǎng)。ㄋ哪晡逶鲁尚 ),病中還為國操勞,上書言兵民十五事,使宋孝宗趙深受感動。所以這組詞可能有此寄托,并可能作于此次居家養(yǎng)病時。這里提到寄托,只是為了說明作者的原意。
1074.鷓鴣天·搭柳欄干倚佇頻 (史達(dá)祖)
搭柳欄干倚佇頻,杏簾胡蝶繡床春。十年花骨東風(fēng)淚,幾點(diǎn)螺香素壁塵。
簫外月,夢中云,秦樓楚殿可憐身。新愁換盡風(fēng)流性,偏恨鴛鴦不念人。
這首閨情詞,上片寫憑欄佇望情景。搭柳欄桿,杏簾胡蝶,樓頭佇望,淚灑東風(fēng)。下片寫對景懷人,不勝今昔之感。簫外月,夢中云,回想昔日秦樓楚殿,今日卻“換盡風(fēng)流”。結(jié)句“偏恨鴛鴦不念人”,愁緒纏綿,余韻不盡。全詞和婉工巧,綺麗奪目。
1075.踏莎行·小徑紅稀 (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蒙 通:濛)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踏莎行·小徑紅稀》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作品,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此詞寫暮春閑愁,上闋寫郊外暮春景色,蘊(yùn)含淡淡的閑愁,將大自然春之氣息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下闋寫身邊的春景,進(jìn)一步對愁怨作鋪墊,表達(dá)了詞人面對時光匆匆逝去的無奈和哀傷。全詞以寫景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朧而顯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nèi)景,最后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jié),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1076.醉蓬萊·夷則商七夕和方南山 (吳文英)
望碧天書斷,寶枕香留,淚痕盈袖。誰識秋娘,比行云纖瘦。象尺熏爐,翠針金縷,記倚床同繡。月亸瓊梳,冰銷粉汗,南花熏透。
盡是當(dāng)時,少年清夢,臂約痕深,帕綃紅皺。憑鵲傳音,恨語多輕漏。潤玉留情,沈郎無奈,向柳陰期候。數(shù)曲催闌,雙鋪深掩,風(fēng)镮鳴獸。
《醉蓬萊》,《詞譜》:《樂章集》注林鐘商,始于柳永慶老人星現(xiàn)。云:“永為屯田員外郎,為太史奏老人星見,仁宗命詞臣為樂章,柳方冀進(jìn)用,即作《醉蓬萊》詞奏呈。”又名《雪月交光》、《冰玉風(fēng)月》。雙調(diào),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下片十二句,上下片各四仄韻。此詞上片第一、五、八句,下片第六、九句,均作上一下四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