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讀的27個經(jīng)典教育故事(6)
有個塌鼻子的小男孩,因為兩歲時得過腦炎,智力受損,學習起來很吃力。打個比方,別人寫作文能寫二三百字,他卻只能寫三五行。但即便這樣的作文,他同樣能寫得美麗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課,題目是《愿望》。他極其認真地寫,那作文極短,只有三句話:我有兩個愿望,第一個是,媽媽天天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真聰明。”第二個是,老師天天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一點也不笨。”
于是,就是這篇作文,深深地打動了他的老師,那位媽媽式的老師不僅給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帶感情朗讀了這篇作文,還一筆一畫地批道:你很聰明,你的作文寫得非常感人,請放心,媽媽肯定會喜歡你的,老師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大家肯定會喜歡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損,但愛永遠不會,它朝氣勃勃,永遠垂著綠陰,開著明媚的花,結(jié)著芳香的果。
17、關(guān)注兒童心理
新學期開學了,一位家長攙著一位小孩來到幼兒園報名,小孩躲在家長身后指著幼兒園展出的往屆幼兒繪畫作品說:“這么丑的畫是誰畫的?”……來到活動場地,看見一輛壞了的玩具汽車,說:“是哪個壞孩子把小汽車摔壞了?”如果你是家長,或教師會對孩子說些什么?是教育孩子辨別美丑、好壞?是教育他愛護公物、損壞公物要賠償?還是批評、呵斥?……你有沒有從孩子說話的心理上分析?(孩子膽怯、怕自己以后畫不好或摔壞玩具,又渴求自己的作品能展出、能多玩玩具)如果沒有這樣想,至少說你對兒童心理了解不夠,對兒童關(guān)注不夠。你的教育是無效的,你的批評更是可怕的。(高明的幼兒園老師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們幼兒園,不管小朋友畫得怎么樣,只要敢貼出來就是好的,如果你想貼,盡管畫吧。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們幼兒園的玩具就是給小朋友玩的,玩壞了是不要賠的。)
18、說禪
有一位年輕人找到一位著名的禪師,想跟他學禪,禪師開導他很長時間,年輕人還沒找到入門的途徑。有一天,他當著徒弟面倒水,杯子滿了,茶水溢了出來,他還在倒。弟子很驚訝,提醒他水倒不進了。他說:“是呀,杯子滿了,水就倒不進了;而你呢?用成見把自己的腦子塞得滿滿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學到禪的奧妙,就必須把頭腦騰出空來,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雜念清除出去。”
這個故事啟發(fā)我們,如果一味地以書本為威權(quán),讓過多的、無用的、甚至可能錯誤的書本知識充斥我們的頭腦,就會限制我們接受新的東西,限制我們的思維。
我們的教育,應該在教給學生所需的書本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對書本知識保持一種客觀清醒的認識,能夠“讀書而不為書累”,達到這位禪師就是要弟子心靈時常處于“虛懷若谷”的清凈狀態(tài),達到辛棄疾“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