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學(xué)作文-作文的奮斗目標(biāo)(10)
在橫斷山脈的怒江峽谷行車,真叫驚心動魄,那里山頂與谷底的高度差在2500米上下。一天下午,我們的車在一座大山上拋了錨,一直修到晚上八點三刻,急急忙忙下山,天就漸漸黑了。(由于時差的關(guān)系,西藏夏季九點左右天才黑。)黑暗中,只覺得車在快速地下沉,外面的山越來越高,黑壓壓遮滿了整個車窗。車如脫韁之馬,直向谷底的怒江沖去。正在前不巴村后不著店的時候,汽車進(jìn)入了一處嚴(yán)重塌方區(qū)。山上不時有石塊飛下,我們不得不幾次停車,下車迅速搬走公路上的石塊。到了晚上十點多鐘,終于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絕境:右上方的一座小山頭整個垮下來,掩埋了從山腰穿過的公路,形成一個幾十公尺寬,不時有石塊往下滾的斜坡;而在公路的左下方,大約100多米長的陡坡下面,就是洶涌澎湃、流速達(dá)每秒八米的怒江。這一切,我們是在第二天天亮以后才看清楚的。而當(dāng)時,我們只好在車上老老實實地坐著,等著地球慢慢地、沉重地轉(zhuǎn)過身去。這一天,我們只是在早上出發(fā)時吃了一頓稀飯,因為想抓緊時間趕過這一段險路,中飯就免了,F(xiàn)在,一個個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身體異常疲勞,而大腦又興奮異常,怎么也睡不著。在濃重的夜色中,我突然看到對面山腰上有幾點火光,心情頓時緊張起來,但又想到相聲里說過“對面能說話,相逢得半年”的話,這才放下心來。
第二天,一直等到中午時分,斜坡才比較穩(wěn)定。我和幾位同事手足并用,小心地嘗試著,連走帶爬,終于過了這段斜坡。打頭的那位“勇士”,手里拿著把探路的鐵鍬,就在快到斜坡對面的時候,突然看到上面有石頭滾下來,嚇得他把鐵鍬一扔,三步并作兩步?jīng)_到前面的公路上,而那鐵鍬竟順著斜坡,一直滑到江邊去了。當(dāng)我們一個個從危險的斜坡踏上堅實的公路時,那種心情,才真叫“柳暗花明又一村”呢!然而,在我們后面的大部分人,也許是不愿意丟掉直立行走的尊嚴(yán)吧,愣是不肯過來。最后,只好在一位藏族獵手的帶領(lǐng)下,花了幾個小時,從一條小路翻山,再下到這邊公路上來。至于駕駛員,就只能守在車?yán),吃著大家湊給他的干糧,同越來越長的車隊在一起,等待著道班工人把路修通了。
兵家必爭之地的誤會
我們闖過塌方區(qū),在公路上心情非常輕松地步行了十幾里,就看到了前面有一座怒江大橋,聽說那兒有駐軍。我們想到卡奇拉兵站的動人情景,恨不得插上翅膀,馬上飛到戰(zhàn)士們中間去。果然,我們很快就受到了極為熱情的接待。戰(zhàn)士們一下子看到這么多不遠(yuǎn)萬里而來的客人,都非常高興。他們先把我們安頓在一座碉堡里休息,很快又炒了一大鍋油汪汪的包菜,煮了足夠我們吃的米飯。我們哪里還顧得上客氣,一擁而上,個個狼吞虎咽,如風(fēng)卷殘云一般,把那些飯菜一掃而光。吃飽喝足以后,一個個怡然自得,到江邊看風(fēng)景去了。
好一條怒江,確實是世上少見的天險!江水從峽谷中沖出來,似敲響千面鼓,如砸翻萬斛珠,呼嘯著奔騰而去。江的這邊,聳立的山峰仿佛要壓到頭頂上,雖仰望亦難見全貌;江的對面,竟是垂直九十度的懸崖峭壁。而這座鋼鐵的大橋,就直接穿入那峭壁之中,不知通往何處去了……
試問,有誰能不驚嘆這造化的無窮威力呢?有誰能不更驚嘆這人定勝天的創(chuàng)造奇跡呢?我們的隊伍中,有一位會畫畫的先生,終于因激動而技癢,竟坐到江邊,掏出個本子畫將起來:峭壁,隧道,大橋,哨兵……忽然,在他的身后,來了一位連長,用鋼鐵般的聲音命令道:“把本子給我,跟我來!”于是風(fēng)云突變,形勢急轉(zhuǎn)直下,這位先生被請到一個小房間里,還享受到門外加一個崗的待遇。我們則統(tǒng)統(tǒng)被請出碉堡,走回去幾里路,睡到一個道班房堂屋的地上去了。在那樣的兵家必爭之地,又在那時刻準(zhǔn)備打仗的年月,大家都念念不忘階級斗爭,你能說這位連長做錯了嗎?所以,當(dāng)那天深夜,前面八宿縣的縣委領(lǐng)導(dǎo)派車來接我們走的時候,給我們帶隊的軍代表經(jīng)過磨破嘴唇的苦苦哀求,才終于把這位倒霉的“畫家”保釋出來,跟我們一道前往八宿縣。
就這樣,從成都到西藏八一鎮(zhèn),兩千多公里的路程,我們竟走了整整18天。在川藏公路上行車的艱難險阻,不去走一趟實在是無法想象的。雖然有時苦不堪言,但沿途那美麗的風(fēng)光,豐富的見聞,卻又使你感到此行不虛,終生難忘。所以,諸位如有機(jī)會進(jìn)藏,我勸你不一定乘飛機(jī),你不妨也坐汽車到那萬重大山中去闖一闖。如果你有點害怕,就想想那唐代的文成公主吧,她是一個弱女子,而且連汽車都沒有福氣坐,未必你的膽量還不如她吧!
(本文發(fā)表于《鎮(zhèn)江日報》,“花原”是我的筆名)
習(xí)作感想:
在這篇文章中,我選用的寫作素材也完全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由于這是一段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超出了一般人的見聞,因此對讀者來說就比較新鮮;而我由于有了比較深刻的體驗,也就比較容易寫出自己的特色。
寫作目標(biāo)確定以后,我首先對素材進(jìn)行了篩選,最終確定了寫作重點。然后,再從要寫的幾件事中,精心推敲出幾個能對讀者產(chǎn)生吸引力的小標(biāo)題:1、“差點把卡車擠下懸崖”,寫二郎山上的交通險情;2、“大衣、汗衫相逢在折多山下”,寫高原氣候的巨大反差;3、“乘汽車在昌都城‘空降’”,寫山高谷深的地理奇觀;4、“在怒江峽谷遇到大塌方”,寫驚心動魄的自然災(zāi)害;5、“兵家必爭之地的誤會”,寫小題大做的敵情觀念。這就是所謂寫作素材的“凝聚化”。大家可以從這幾個小標(biāo)題看出,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都是不尋常的事情,因而也是讀者會感興趣的事情,具有較強(qiáng)的“可讀性”。
接著就要把這幾個小故事“有序化”。在這篇文章中,很自然地就是按旅行的實際進(jìn)程來寫。
最后要重點考慮的,就是如何使實際的寫作過程“審美化”。對此,我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敘述語言方面學(xué)習(xí)說書人的口吻,帶一點詼諧的風(fēng)格,在景物描寫方面則力求比較具體生動。二是根據(jù)自己的有關(guān)見聞,適當(dāng)增加文中蘊涵的知識量。三是努力把自己的情感體驗融入到敘述和描寫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