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學作文-作文的奮斗目標
當我們拿起筆來,準備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的奮斗目標是什么呢?在我看來,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思想內容方面要爭取做到“寫實”,無論是記敘還是議論,都要符合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實際情況,說真話;二是藝術表現(xiàn)方面要爭取做到“出新”,選材力求新鮮,構思力求新穎,方法力求新奇,語言力求新意,在這幾條中只要能做到一條,也該算是有所創(chuàng)新的文章了。而對我們初學寫文章的人來說,尤其要記牢:思想內容的“寫實”是根本。只有內容真實,才能反映生活;只有體驗真切,才能寫好細節(jié);只有感情真誠,才能感動讀者。只有在“真”與“善”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xiàn)“美”的追求。一句話,只有在“寫實”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出新”,“出新”也才有意義。
在《紅樓夢》的第一回,曹雪芹曾借書中“石頭”之口,闡述了自己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觀點。他說:“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至若才子佳人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曹雪芹不僅如此尖銳地批判了歷來的許多平庸作品,而且用自己嘔心瀝血的文學巨著《紅樓夢》證明了自己的“寫實”和“創(chuàng)新”。
對于《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作出如下評價:“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蓋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
曹魯這兩位文化巨人,在談到平庸作品時,都使用了“套”這個概念。曹雪芹所說的“皆蹈一轍”和“共出一套”,以及魯迅所說的“舊套”,其含義大致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所批評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內容落入“俗套”,表現(xiàn)方法“老一套”,語言則多為“套話”等。與之相反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則“不借此套,反倒新奇別致”。而魯迅所說的“正因寫實,轉成新鮮”這八個字,則更是對《紅樓夢》寫作特色的高度概括。
也許有人要問,上述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道理,跟我們學生習作有關系嗎?對此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有!因為從寫作文到搞創(chuàng)作,從文章學到文學,雖然各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但在某些最基本的道理方面,其實是一致的。比如說,這反對落入“俗套”和“正因寫實,轉成新鮮”的觀點,就同樣應該成為學生習作的指導思想。所以,我每年參加“增華閣”大賽的閱卷工作時,總希望多看到一點“寫實”的文章,多看到一點“新鮮”而不落俗套的文章。
那么,魯迅先生所說的“寫實”,到底包含一些什么樣的具體內涵呢?他為什么認為“正因寫實”就能“轉成新鮮”呢?我們又應該怎樣“寫實”,才能“轉成新鮮”呢?
魯迅先生所說的“寫實”,我以為首先是指寫自己親歷親為的真事,或者至少是自己耳聞目睹,比較熟悉的人和事;還有就是寫經過自己調查訪問,達到深入了解的人和事;當然也應該包括在上述基礎上,寫按照文學規(guī)律進行過虛構的人和事,這雖然已經不屬于“生活真實”,但有時卻能成為一種“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的“藝術真實”(毛澤東語)。以上這幾種情況,都屬于“寫實”的范疇。
實際上,不管是寫“生活”之“實”,還是寫“藝術”之“實”,都同樣是“生活”在人們頭腦中的真實反映,它們的共同來源都是“生活”。所以毛澤東說:“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所以說,生活真實是“源”,是“第一手材料”,是“直接經驗”;藝術真實是“流”,是“第二手材料”,是“間接經驗”。這兩者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但我們一定要記。翰荒苡“流”來代替“源”,不能用別人的經驗來代替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個性創(chuàng)造。
那么,為什么說“正因寫實”就能“轉成新鮮”呢?因為“寫實”就是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而社會生活永遠是豐富多彩而且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正因為如此,才會有“生活之樹長青”,“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之類的名言。這“長青”和“不同”,可不就是“新鮮”嗎?只要我們寫作時懷著真誠的情感,從生活中選取具體生動的素材,描述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深切感悟,我們就能寫出讓人感到“新鮮”的文章。而在我們通過閱讀吸收更多第二手材料和間接經驗的同時,我們當然也可以適當?shù)貙W習和借鑒別人的寫法,但我們一定不能拿現(xiàn)成的作品去“剪裁”生活,不能拿別人的間接經驗來“取代”自己的直接體驗,不能拿別人的第二手材料來“充當”自己的寫作素材。因為如果那樣寫,就肯定只能產生“人云亦云”、“共出一套”的平庸之作。
前面我們所看到的一些記敘親身經歷的好文章,就是“正因寫實”而“轉成新鮮”的例子。由于其獨特的生活經歷與深切的情感體驗相結合,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共鳴。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自己的特殊經歷和體驗,但凡有這樣的寫作素材,只要能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樸實的語言把它敘述描寫出來,就比較容易出新出彩。同時要注意,在這種記事寫實的文章中,還要爭取把細節(jié)寫好。因為生活主要是由細節(jié)組成的,抓不住細節(jié),寫不好細節(jié),也很容易因為“寫實”落不到“實處”而流于空泛,流于一般化和表面化,也就談不上寫出自己的特色。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能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第一手材料。如果我們要寫自己不可能直接參與體驗的事情,那就要作一點調查研究。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像記者那樣去“深入采訪”,去“復原現(xiàn)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