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失分十大現(xiàn)象例析(2)
這主要表現(xiàn)為散文和記敘文、議論文和記敘文的雜糅。比如,文章開篇列舉了幾個感動的古人事例,但是緊接著不是按照散文的文體去展開,而是娓娓敘述自己身上發(fā)生的故事,結(jié)果造成文體不清;也有開篇就提出了觀點,“帶著感動出發(fā)”,緊接著舉例來證明,可是,一旦考生開始敘述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事例時,就忘了議論文對事例敘述的要求,結(jié)果也造成文體不清。這兩類文章雖然在閱卷時,不會導致被打入三類或四類卷,但得高分的可能也少之又少。
八、缺少創(chuàng)新,寫作模式化。
由于考生受考前所讀“感動”類作文素材的影響以及近期賑災(zāi)等社會熱點的心理暗示,造成了作文模式化傾向特別厲害,這恐怕是命題者始料未及的。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模式:一、雪災(zāi)、地震加古人模式,這類作文,學生一般從雪災(zāi)寫起,繼而地震,最后為了湊足800字,往往還要加上被稱為“高考作文明星”的古人,如陶淵明、蘇東坡、李白、屈原、李清照、項羽等人物中的一位或幾位。也有反過來,先寫古人,再寫雪災(zāi)、地震的。由于這種的生硬拼湊,影響了作文的整體性,雖不至于離題而被打入三、四類,可也失去了打高分的可能。二、考場上幡然醒悟模式,這類作為一般采用“欲揚先抑”的方式。一般都是先極言先前如何不理解父母或老師,但考前通過一件小事,仍然理解了,所以坐在考場上是“帶著感動出發(fā)”了。這類作文雖也有佳作,但絕大多數(shù)內(nèi)容一般,為文造情者很多,當然,也很難打動閱卷者。
九、胡亂聯(lián)系,萬物皆感動。
部分考生寫作考慮不周,一寫感動,萬物皆“感動”,生拉硬拽,牽強附會。例如,一考生作文考頭是這樣的:河流因感動而流入大海,雄鷹因感動而翱翔藍天,我要帶著感動出發(fā)。河流入大海,為自然法則;雄鷹飛藍天,因要尋找食物,與“感動”何干?再如,帶著感動出發(fā),我們定會平步青云,一覽眾山;帶著感動出發(fā),我們定會捷足先登,馬到成功。“感動”什么時候有如此功用?
十、意識不清,胡言亂語。
極少數(shù)的學生作文,思想不健康或觀點另類,被判為零分或四類,這不在本文討論的范圍,我在這里只想就本次作文里出現(xiàn)的一些明顯胡言亂語的現(xiàn)象作一個分析,希望共同注意。一考生作文開頭:“風蕭蕭兮,雨嘩嘩,壯士不得不出發(fā)。不用匆忙,不必慌張,什么都可以帶,什么都可以不帶。別忘了感動隨身攜帶。”文白夾雜,失去了語言的純凈之美;廢話連篇,失去了語言的簡潔之美;調(diào)侃的語氣,失去了文章的莊重之美。
再如,“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生命是場走不完的旅行。”如此早熟,讓人“佩服”。
再如:“四川大地震的來臨,四川震撼,全國震撼,山河崩潰,尸骨橫飛。男兒喪母,女兒喪父,生命為之顫抖。”這哪里是地震,是戰(zhàn)爭。
再如:“我得了膽結(jié)石,病得受不了。當我邁入手術(shù)室時,母親泣不成聲。”如此重病,如何能“邁步”?
再如:“沙子經(jīng)眼淚的洗禮終成珍珠,我們經(jīng)感動的洗禮終有所成就。”試問,你的眼睛變成河蚌了嗎?
再如:“為了不吵醒夢中的我,他走到寢室門口,便停下了匆匆的腳步,躡手躡腳的走來又走去。”既是夢中,又如何知曉?
再如:“重災(zāi)時,我們的國家領(lǐng)導人更是閑不住,親自奔赴災(zāi)區(qū),去安撫。”這樣說可要犯政治錯誤!
這些明顯的違背常理的語言,當然影響作文的最終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