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語言創(chuàng)新招術之十--流行色彩法(2)
例文1
“走過多少路,一個人才被稱做男人?
飛過多少大洋,白鴿才安詳?shù)亻L眠在沙灘?
……所有的答案,朋友,答案在風中飄揚。“
——(美)鮑勃•迪倫
這是80年代流行在美國的一首鄉(xiāng)村歌曲,每一段歌詞都以對生命對世界的疑問起首,又以似答非答的“在風中飄揚”作結,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更引起人們對“人生”這一嚴肅命題的思考——究竟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能使人被稱做“男人”;能使白鴿死得“安祥”……此時此刻,讓我們隨著時間和空間這兩股“風”去尋找答案。
按照古往今來老百姓的觀點,一生多福多壽平平安安即可算人生中的“上品”,這從逢年過節(jié)人們對生活的祝辭里最易發(fā)現(xiàn)——“有余”、“平安”、“高升”……是的,只要是“神經(jīng)沒什么毛病的”,大概沒有人會祝福自家“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甚至“苦其心志,餓其體膚”……這是“傻瓜”才想要的。
然而,歷史記下了無數(shù)這樣的“傻瓜”。從“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到“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陶淵明;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秋瑾,這些“傻瓜”們,為了一個可道又不可道的“道”字,甘守清貧,糞土權貴,直至“殉道”,他們真是“傻”得可愛,可敬!看來他們對于人生答案已經(jīng)寫在自己的言行中了。
人到底應如何度過一生?這問題在西方人那里又有不同的答案,就不提蘇拉底、哥白尼、布魯諾……了吧?他們也可以歸入“傻瓜”一族。我們來看看另一類人,他們常被認為是“神經(jīng)質(zhì)的”,他們中有發(fā)現(xiàn)了“美洲”的哥倫布,橫過太平洋的第一人麥哲倫,以及美國人梭羅——梭羅的知名度也許不如前兩位,那是因為,按照愛默生的話說:“他所進行的研究太宏大以至于也許需要幾倍的壽命才能完成”。梭羅一生都在觀察、旅行、學習。學習所有未知的事物,這是這一類人的共同愛好,他們的人生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冒險和發(fā)現(xiàn)。
不用再列舉了吧——只需這樣來窺一斑,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人人都有他自己對人生的不同看法,正是這種看法指導著人的一生,或平凡、平安,或峻峭、高遠,或波瀾壯闊而富有傳奇色彩……這正如本題材中那位學者所遇到的情況——同一道題,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答案。
這樣的年紀就來討論“人生”,有點“不自量力”吧,可我記得少年英雄夏完淳正是在這個年紀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永恒的句號。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給人生以不同的詮釋,并且,盡可能地理解別人——理解就是:不以自己的人生觀來品評別人的行為。
讓我們尊重所有給人生的答案——因為就宇宙的浩渺和人類的渺來說,并沒有哪一個答案真的就比別的更高明,我們是弱小的同類,更應互相看重。最后請允許我仍以《答案在風中飄揚》的歌詞作結:“高山能存在多少年,直到變成滄海?
人生能有多少年,直到靈魂獲得自由?
經(jīng)歷多少磨難,人才明白尊重生命?
……
所有的答案,朋友、答案在風中飄揚。“簡評:將外國流行歌曲巧妙寫入高考作文中是本文一大特色。開頭引用并作了解釋,歌詞對生命、對世界的疑問就隱含著”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意思。最后一段,仍以歌詞作結,首尾遙相呼應,結構緊湊。歌詞的引用,再加上古詩文舉列都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