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學作文-審題:應試作文“第一關”(2)
大凡寫得好的文章,作者審題后的思路都比較開闊,立意選材也各有千秋,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而有些同學,就容易輕車熟路,陷入老一套的模式。這里還有一個“視角”和“視野”的問題。在2007年“增華閣”作文大賽中,有一道題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許多同學基本上都在還原楊萬里《小池》(全詩為:“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意上做文章,即便有所演繹和發(fā)揮,其視野也大體局限在描繪自然風光的范圍。實際上,如果我們注意一下“小荷才露尖尖角”這句詩在現(xiàn)代語言運用中的蹤跡,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近乎一個成語,被廣泛運用于推介初露頭角的新秀,鼓勵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贊頌新生事物的生命力等語言場合,甚至經(jīng)常成為人物通訊的標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已經(jīng)發(fā)展了這句詩的本義,使用了它的比喻義。審題的視角這樣一改變,寫作的視野馬上擴大,令人頓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按這樣的理解來構(gòu)思立意,就可以在學校里和社會上發(fā)現(xiàn)更多可寫的內(nèi)容。
需要指出的是,現(xiàn)在流行的“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決沒有降低審題的重要性。我們?nèi)匀灰言嚲砩咸峁┑奈膱D等閱讀材料視為“題”,而且要更加仔細地“審”。稍有疏忽,就會出問題。
有一道關于“反腐也要從娃娃抓起”的材料作文題,說這個觀點已在網(wǎng)上引起爭議,然后說爭議涉及一系列相關問題,最后問“你對此有什么看法”。這里的“此”,指代的就是有關“反腐也要從娃娃抓起”所引起的爭議。因此,我們要寫的文章,就必須針對“反腐也要從娃娃抓起”這個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遺憾的是,很多同學都撇開了這個議題,去談有關反腐敗的其它問題,這就不符合材料中提出的要求了。
還有一道關于胡林翼的題目,難度就更大。本題所提供的材料是這樣的:“1864年,曾國藩手下大將胡林翼率領湘軍終于打進了久攻不下的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波瀾壯闊,橫掃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起義從此進入尾聲。戰(zhàn)后,胡林翼騎在馬上躊躇滿志地率領一幫幕僚在天京城頭巡視戰(zhàn)場。忽然,他看見遠處長江里有一艘外國輪船正溯流而上。聽著那突突的發(fā)動機聲,看著那輪船劈風斬浪如履平地,胡林翼突然大叫一聲栽下馬來昏了過去。過了一會兒,胡林翼醒來,痛苦不堪地說了一句:‘世界要變了’。一葉知秋,我們感慨于胡林翼對于工業(yè)革命巨大力量的敏感。而今,140年過去了,世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F(xiàn)在,你覺得有什么最能激發(fā)你內(nèi)心的感慨呢?你是如何認識、評價這種現(xiàn)象的呢?請選擇一種最為震撼你內(nèi)心世界的社會現(xiàn)象或自然現(xiàn)象,就它的潛在意義、必然趨勢和深遠影響以及相關的應對措施等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蛘撸阋部梢酝ㄟ^描寫這種現(xiàn)象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題目自定,體裁不限。”參賽者在看完以上材料之后,必須首先掌握以下要點:一、胡林翼看到的是一種必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事物;二、此事在胡的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蕩,是因為他敏感地看到了它的潛在意義和必然趨勢;三、我們也要選擇這樣一種必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事物來寫;四、因此我們首先也必須認識到這種事物的潛在意義和必然趨勢。以上四點,就是我們立意選材的根據(jù)。舉例說,我們可以想到克隆技術、基因研究、恐怖主義、氣候變暖、人口劇增、耕地銳減、“非典”流行等問題,然后選擇一種自己比較熟悉,并且具有一定見解的內(nèi)容來寫,來剖析或表現(xiàn)它的潛在意義、必然趨勢和深遠影響,并提出或展示我們的應對措施。這樣寫,才比較切題,才有可能寫好。
在2005年的比賽中,初中組還有一道“紅綠燈”的賽題。這個題目包含兩個意思對立的內(nèi)涵,即“紅燈停,綠燈行”,實際上傳達著兩種相反的信息。那么,參賽者應該怎樣來解讀這個賽題的含義呢?
有的作者把“紅綠燈”寫成了“看客”。他們寫了一些發(fā)生在“紅綠燈”下的故事,諸如爺爺在風雨中送孫女上學,交警為過馬路的人修自行車之類。這樣寫,本應是文章立意主要來源的“紅綠燈”,就成了故事背景中無足輕重的“看客”,與故事本身并無關系了。這實際上就是“偏題”了。
有的作者實際上是把“紅綠燈”的豐富內(nèi)涵“雪藏”起來了。他們采用了歌頌紅綠燈的立意,說它們不論嚴寒酷暑,都能堅守崗位,一絲不茍地為人民指揮著交通,正如許多平凡的無名英雄一樣。這個“解讀”雖然不錯,但是并不好,因為作者完全忽視了紅綠燈獨特而生動的個性。你想,如果我們用這個立意來寫“路燈”、“霓虹燈”或者“航標燈”,寫出來的文章不都大體上差不多了嗎?
有的作者把“紅綠燈“演繹成一個通俗的故事。他們扣住“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guī)則,用擬人化的手法,寫紅燈與綠燈發(fā)生爭吵,都說自己本事大,然后相繼罷工,結(jié)果造成了事故不斷或交通癱瘓。這樣的理解,類似于小學生愛寫的鉛筆與橡皮爭功,對初中生來說,就難免膚淺幼稚之嫌了。
有的作者則從“紅綠燈”的本義想到了它的比喻義和引申義,由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于是,他們談到“規(guī)則”和“安全”關系,談到“紀律”和“自由”的關系,談到“令行禁止”的重要性?傊瑥慕煌ㄒ(guī)則聯(lián)想到社會人生的許多重要的規(guī)則。這樣一來,文章的思路就被大大地拓寬了。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如果能明確一個基本的“立意”,選擇一些恰當?shù)氖吕M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并能在行文中注意扣題,就可能寫出一篇較好的文章。
甚至還有少數(shù)作者,從這個題目中讀出了其它特別的含義。比如有位作者就設想在臺灣海峽立起了一盞特殊的紅綠燈:綠燈表示凡支持祖國統(tǒng)一立場的,就可以暢行無阻;而紅燈則表示對主張“臺獨”者的警告——此路不通!這樣的構(gòu)思雖然有點“另類”,但也能言之成理,也有自己的特色。
總之,“審題”是很重要,有時也很復雜的事情。我們要在不斷的寫作練習中,努力提高自己審題構(gòu)思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