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學作文-作文的表達方式(4)
比如說,魯迅先生寫孔乙己這個人,就突出他“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這樣一些基本特點。然后再隨著情節(jié)的進展,作進一步具體細致的描繪,生動地寫出他可笑的行為和悲慘的命運。即使寫一個付錢的細節(jié),魯迅也突出了他“排出九文大錢”的迂腐。而到小說結(jié)尾,當孔乙己被人打斷腿以后,魯迅這樣寫他離開酒店時的情景:“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從此,孔乙己就以這種凄涼的身影,長留在我們的記憶深處了。由此可見,所謂“畫眼睛”,就是要抓住主要特點,寫出人物的鮮明個性來。
在我們同學的作文中,也經(jīng)常需要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寫得怎么樣,第一要看有沒有進行過細致的觀察,第二要看會不會抓住主要特征,第三要看能不能生動地表達。
2007年“增華閣”作文大賽中有一道賽題是“我的自畫像”,就分明是要求對自己的形象進行刻畫。題中的“畫”可以落實為美術(shù)上具體的“畫像”,也可以借指為文學上對人物的“描寫”;題中的“像”可以落實為美術(shù)上的“人物肖像”,也可以理解為文學上的“人物形象”。
在參賽的文章中,肖像描寫自然用得很多,大多又以面部刻畫為主。許多同學都喜歡突出眼睛的大而亮,眉毛的濃而黑,嘴巴則常常是“櫻桃小口”,又都幾乎一律地“能說會道”。這種近乎模式化的描寫,顯然脫離了真切細致的觀察,只需在想象中就可完成,給人的印象也只是“老一套”。但也有寫得好的,比如中華路小學五(2)班的王竟成就這樣開頭:“有志者,事竟成,這就是我——王竟成?赡,你會在大街上看到一個穿著一身牛仔服的小男孩,騎著自行車飛快地往家趕,那說不定就是我。為什么呢?因為我是一個游泳健將,天天都在刻苦訓練;騎得那么快,是為了趕快回家寫作業(yè)。”這個開頭就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拿名字做文章,突出了自己追求理想的重點。后面的肖像描寫卻是一幅動感十足的整體形象,使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小男孩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在言行描寫方面,揚中市聯(lián)合小學六(1)班的周姍芹有一段對自己“大義滅男生”的生動描寫:“有一次,本班最文靜、最惹人憐愛的淑女被人欺負了。作為一班之長的我,當然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兩手叉腰,沖著那男生大吼……”結(jié)果,那男生居然被她訓得啞口無言,只敢在背后罵她“母老虎”。還有一位丹陽市正則小學六(4)班的洪兆陽,他在描寫自己的幽默搞笑時,連舉了三個事例:其一是在給別人草紙時,竟忘了其中夾著10元錢,而事后卻說:“我這才知道什么叫‘錢打了水漂’”,還大吹其牛曰:“區(qū)區(qū)10元錢算什么?我的錢比比爾•蓋茨還多呢!”。其二是和另一個男生一起表演《射雕英雄傳》中郭靖和黃蓉“相依射雕”的造型。其三是再模仿《泰坦尼克號》電影中杰克和露絲在船頭的經(jīng)典動作。像這樣一些具體生動的描寫,我們讀起來當然會感到津津有味。
最后說到心理描寫,鎮(zhèn)江市特教中心六年級的趙小芳運用得很好。她寫到自己對鎮(zhèn)江市特教中心校園生活的觀感,寫到生活中“滿眼都是打手語的印象”,寫到心中曾經(jīng)的自卑和后來的欣慰,寫到自己堅持不懈的興趣和追求,自信和頑強。她的文章完全放棄了對外形的描寫,卻通過真誠的內(nèi)心傾訴完成了一幅神采奕奕的“自畫像”。
下面的幾篇文章,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學習“寫人”的方法。
例文10:
師恩
丹陽市三中初三(3)班 陳紅華
1993年“增華閣”大賽獲獎作品
進入初三,老師們像換了個人似的,各種作業(yè)、練習和試卷,一樣樣往我們身上壓。老師一天到晚沒有好聲氣,同學們一個個叫苦連天,我也不例外。但最近發(fā)生的一件事,卻使我轉(zhuǎn)變了想法。
那天晚上,我正寫著作業(yè),嘴里還不斷詛咒著老師。正在這時,門鈴響了,我懶洋洋地站起來,不耐煩地喊:“誰呀!”“是我!”好像是班主任的聲音。我一驚,快步走到門口,打開門,果然是班主任。“施老師!”我連忙喊了一聲,父母也聞聲出來了。“哦!是施老師呀,快請坐,請坐。”施老師坐下來,笑著對我說:“紅華,你去寫作業(yè)吧。”
回到自己房間,心仍怦怦地跳。我一邊寫作業(yè),一邊豎起耳朵聽。他們寒暄了一番以后,施老師說:“現(xiàn)在,班上的情況你也了解,有十多個差生,其他的也只是中游水平。本來我接班時,就猶豫過……”
不錯,初二時,我們這個班出名地差。六個班中,我們班最高的學科平均分也只排在第四名。
“就這么一副爛攤子。我年紀也大了,最多再教十年書。我也想到初一初二去,但我總有點放不下這些孩子。如今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競爭越來越激烈,知識、人才日益重要。像他們現(xiàn)在這樣,一踏進社會就得趴下。市場可不比考場,這次不行,下次可以再來,那甚至會傾家蕩產(chǎn)的……”
我越聽越害怕,這么嚴重,我可從未想過呀!
“眼睜睜就這樣看著,我是內(nèi)疚的。接班后,我就決心下點苦功夫。古人有句話:‘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的能力是要一點一點培養(yǎng)起來的,是用血用汗換來的。不加點壓力,怎么能行?我們老師也是人,也知道苦,但沒苦能有甜嗎?”
我不由放下筆,凝神聽起來。
“不過,施老師,現(xiàn)在,他們的壓力好像太大了。”
“唉,有什么辦法,現(xiàn)在的學生,個性強,這有好處,但他們又太幼稚,有時走進死胡同,自己還不知道。人家說又不聽,你說怎么辦?”
我心里一驚,平時我們都說知錯就改,而自己其實沒改。這像話嗎?老師能不管嗎?
“憑良心說,他們苦,我們更苦。他們應(yīng)付的是一個我,我卻得應(yīng)付他們一百多個。他們一生只有一個初三,我可是已經(jīng)教了十幾年的初三了。上學期不慎骨折,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我一個半月,就咬咬牙上課了。快中考時,碰上母親去世,我也只請了兩天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