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語言創(chuàng)新招術之十二--多面表達法(4)
例文3
小時候,總喜歡問父親哪個東西好、哪個東西壞或是哪件事做對了、哪件事做錯了。問得多了,父親便拍拍我的腦袋,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一次在向門徒們講授“選擇”的哲理。他把門徒們帶到一片金黃的麥田里,告訴他們:“選出這麥田里最好的一支麥穗,然后把答案告訴我。”黃澄澄的麥田一望無垠,眾多的門徒紛紛睜大了眼睛,苦苦地尋找那“最好的一支”。很長時間過去后,門徒們各自捧著一支麥穗回到蘇格拉底身邊,讓他們的老師做出最后的評判。他們爭嚷著,有的說:“我這支谷粒最多,自然最好。”有的爭辯道:“我這支飽滿,一定是最好的……”,還有的夸耀他的色澤最好,麥粒最大。眾口紛紜。這時,偉大的哲人告訴大家:“你們每個人捧著的都是這麥田最好的那支麥穗,因為這是你們耗費了精神與氣力,自己苦苦找尋出的結果。應該堅信,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就是最好的選擇。”
哲人的話便是對“選擇答案”這個問題最經(jīng)典的解釋,也正是《麥田守望者》故事的寓意所在。每個人的選擇角度與評價標準都不同,因而答案也會千差萬別,豐富多彩。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選擇人生道路的問題上,等等,我們都不宜以絕對的尺度去衡量答案,評價對錯,而應鼓勵人們以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問題,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拾起你心目中最好的麥穗。
在多年的生活實踐中,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多角度思維,在一點一滴的創(chuàng)新中品味到《麥田守望者(這個故事的深刻內(nèi)涵。在學習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勇敢地拾起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那支麥穗,并且獲得了師友的好評。起初,同我一起學畫的朋友,總?cè)菀妆还潭ǖ乃季S模式所困擾,創(chuàng)不出新意,自然也就失去了美術創(chuàng)作的靈魂與活力。一次,老師讓作一幅噴墨畫,學友們紛紛拿起噴墨筒,苦思冥想,卻總下不了筆。我仔細研究了生活中普通的牙刷——它在手指的摩擦下會產(chǎn)生很理想的噴涂效果。我告訴了畫友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打算嘗試一下新的作畫工具。很多畫友都說我異想天開,說那樣的作品不會很棒。但我堅信:“自己拾起的麥穗永遠是最好的!”在一個月的研究和揣摩之中,我終于用牙刷完成了一幅很棒的噴墨作品。當老師與同學們看到這張奇特卻很有動感的畫時,紛紛露出贊嘆的目光。我,勇敢地拾起了自己心目中的最好的麥穗;它,必然成為我人生路上的一個閃光點。
所以,在你選不出答案時,不妨想想麥田里那苦苦的守望者,勇敢地拾起你心目中最好的一支麥穗。
簡評: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作者用散文的筆調(diào),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結合在一起,由《麥田守望者》的故事,提示出“以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問題,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拾起你心中最好的麥穗”的哲理內(nèi)涵,寓理于敘,寓情于事,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把題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