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專題-作文的選材(蘇教版高三選修)(9)
訓練平臺
根據(jù)提供的材料,按照規(guī)定的話題作文,力求注意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
[注意]①所寫內(nèi)容必須在規(guī)定的話題范圍之內(nèi)。試題中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1.作家鮑爾吉•原野在散文《平和》中寫道:
平和作為一種風度,百姓王侯都能接受。上交不須諂顏,下洽沒有隔膜。平和是一種方便。平和作為一種心境,胸中印有松風水月,花香與鳥鳴會很自然地涌入心間。平和是一種享受。平和作為一種哲學,洞悉怒火中燒的可怕、暴跳如雷的可憐、趨炎附勢的可悲、小人得志的可笑,它將人類情感之河的堤壩豁開,與周邊保持同一個高度,誰也不會淹沒誰。平和是一種安全。然而,農(nóng)夫容易平和,獄吏難;窮人容易,富人難;落魄容易,得意難;垂暮容易,青春難;閑時容易,忙時難;愉快容易,煩悶難。
請以“平和”為話題,結合自身及社會生活寫一篇文章。
2.一天早晨,一個牧師正在準備第二天的講道詞。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小兒子約翰哭著嚷著要去迪斯尼樂園。為了轉移兒子的注意力,牧師將一幅色彩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小碎片對兒子說:“小約翰,你如果能把這張世界地圖拼起來,我就帶你去迪斯尼樂園。”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大半個上午的時間,但不到10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牧師很吃驚,問道:“孩子,你怎么拼得這么快?”小約翰回答:”很簡單呀!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先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塊,然后再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拼對了,那么,這張世界地圖也該是對的。”牧師忍不住笑了起來,決定馬上帶兒子去迪斯尼樂園,因為兒子給了他明天講道的題目: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聯(lián)想?請以“人與世界”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3.閱讀下面材料,以“空想與理想”為話題,按照要求作文。
不要在陰濕的霉天,乞求亮出來一線永固的曙光。
不要在沒有花的枝干,寄希望于天邊走來的陽光催生甘甜的果子。
不要看著天方絢麗的彩霞,就以為腳下是平坦的康莊大道。
不要害怕那一陣無情的冰雹,只要是一顆忠實于理想的種子,終究會在板結的土層里
挺立起來。
4.閱讀下面一段話,根據(jù)要求作文。
社會熱點,不論現(xiàn)在的,過去的,正面的、負面的,如“‘神五’飛天”“自主擇業(yè)”“課程改革”“西部開發(fā)”“抗擊非典”“賽場失利”“貪官外逃”等。都是社會上影響面大、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面對某些社會熱點,你有怎樣的認識、體驗和情感?
請你以“面對社會熱點”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作文。
5.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小時的空余時間時,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聰明的、全面的人。”但有人卻說,蘇氏之論只適宜于西方國家的教育,對面臨升學壓力如此巨大的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似是而非的,學生離開課堂、離開大量的訓練,考試成績從何而來?但又有人說,“學中玩,玩中學”完全符合當今中國教育部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精神,蘇氏之論是似非而是……
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于用“是”或“不是”來判斷事物,實際上很多問題是難以用“是”或“非”來作出回答的,有時是“似是而非”,有時是“似非而是”,同一句話,在此地適合,在它方就不一定恰當……
請以“是與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